縢书的意思、縢书的详细解释
縢书的解释
指金绳函封的玉册。古帝王封禅所用。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疏》:“草縢书堙玉之礼,具竦石绳金之仪。”
词语分解
- 縢的解释 縢 é 封闭:“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 缠束:“竹闭绲縢。” 绳索:“公车千乘,朱英绿縢。” 绑腿布:“羸縢履蹻,负书担橐。” 古通“幐”,袋子:“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 笔画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縢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
字义构成
- “縢”由“糸”(丝线)和“朕”(声旁)组成,本义指用绳索缠绕、封闭,引申为封存重要物品的动作。
- “书”在此处特指玉册,即古代刻写于玉片上的文书。
-
具体含义
指用金绳捆封的玉册,常见于帝王封禅、祭祀等重大仪式中,象征权威与神圣性。例如《尚书》记载的“金縢之书”,即周公为周武王祈福后封存的玉册。
-
历史背景与用途
这类文书通常以金绳缠绕玉片,函封后存于特定场所(如宗庙),内容多涉及国家重大事件或帝王祝祷。其封闭形式既为保护文书,也赋予其神秘庄重的意义。
-
相关延伸
- “縢”也可指代绑腿、囊袋等物品(如《战国策》中的“羸縢履蹻”),但在“縢书”中仅保留“封缄”义。
- 类似概念还有“縢牒”,即用金线密封的玉牒,多用于皇家档案。
总结来看,“縢书”是古代礼仪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献保存方式,结合了贵金属(金)与玉石材质,体现权力与信仰的双重象征。
网络扩展解释二
《縢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的意思是指捆绑书籍或文件,以便携带或保存。它是由“縢”和“书”两个字组成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縢”字的部首是纟(纟是“绳”的旧字体),它的笔画数为12。
- “书”字的部首是言,它的笔画数为10。
来源:
《縢书》来自于古代汉字形体的演变,它是源于“縢(téng)”和“书(shū)”两个字的组合。在古代,人们使用绳子将书卷或文件捆绑起来,以便储存和携带,这样就形成了“縢书”这个词。
繁体:
《縢书》的繁体字是「縢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縢书》在古汉字写法中,"縢"字的“纟”部分像个横折曲线形状,而“书”字的右侧为“聿”字旁,“聿”字表示书写,如今的“书”字右侧是“頁”字旁,表示页码。
例句:
1. 他用一根精致的丝带縢书,显得十分雅致。
2. 这本古籍保存良好,被精心縢书,年代可追溯到明朝时期。
组词:
- 縢绳(téng shéng):指用绳子捆绑起来的绳索。
- 縢缚(téng fù):指用绳子或带子绑住、扎紧。
- 縢扎(téng zhā):指用绳子或带子捆绑、扎紧。
近义词:
- 縢:用绳子捆绑或缠绕。
- 捆绑:用绳子、带子等束缚或缠绕物体。
反义词:
- 散放:指将物体不加束缚地散放开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