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权节的意思、权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权节的解释

(1).平衡调节。《国语·齐语》:“令夫农羣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 韦昭 注:“权,平也,平节其器用小大倨句之宜也。”

(2).指临时的调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权节”的汉语词典释义

“权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由“权”与“节”两个单字复合而成,其含义需结合这两个字的本义及复合后的引申义来理解。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 权衡与节制:

    • “权” 本义指秤锤(《说文解字·木部》:“权,黄华木。一曰反常。”后假借为秤锤义),引申为衡量、比较、审时度势、变通(如“权衡利弊”、“通权达变”)。
    • “节” 本义指竹节(《说文解字·竹部》:“节,竹约也。”),引申为节制、约束、法度、关键(如“节制”、“礼节”、“节气”)。
    • “权节”合义 指在行事或处理问题时,既要进行周密的权衡考量,又要有所节制、遵循一定的法度或限度。它强调在灵活变通(权)的同时,不忘根本原则和约束(节),以求达到适宜、得当的效果。例如,在治理国家或处理事务时,既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权),又需遵守礼法、不逾规矩(节)。
  2. 权宜的节制/临时的法度:

    • 此义更侧重于“权”的“权宜、临时变通”之意。
    • “权节” 可指在特殊情况下,为了适应时势或解决当前问题而临时设立或采取的节制措施、变通的法度。它并非长久不变的常规法度,而是特定条件下的应变之举。

“权节”的核心内涵在于“在权衡变通中保持节制,或在临时应变时设立法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关于原则性与灵活性、常法与权变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它要求行为处事既要审时度势、不拘泥刻板(权),又要有所规范、不肆意妄为(节)。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权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两个主要义项:

一、基本含义

  1. 平衡调节
    指通过权衡和调整达到平衡状态。例如《国语·齐语》中提到的农具使用场景:“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即根据四时变化合理调节农具的使用方式。

  2. 临时的调节
    强调因应实际情况的灵活调整。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讨论文章句式时提到:“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指根据内容需要临时调整句子长短。

二、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国语·齐语》或《文心雕龙》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八驺贝宫冰消雾散材官将军倒好儿大小苏调弓豆腐乳焚除丐施枸槽子过承过晌还睦邗关候札花罽狐狸借装机命卷束军情开荒田考步硁鄙类申雷雨云廉靖林岚僇赖落后落脱买放南宫泥饮篇句屏掷辟杀劈头盖脸清近七圣刀日晕三府三尸五鬼社稷之臣诗淫手镏硕老署书丝包綫天亮铁甲兵轮玩艺午朝无筴舞头无庄衔使消极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