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虽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杜预 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
(2).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实,驰英华於早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杞梓无遗用,蒭蕘不忘询。” 清 刘大櫆 《祭邵开府文》:“如斯人者,国之杞梓。”
“杞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本义
“杞”和“梓”是两种优质木材,古代文献中常并称,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提到“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此处的杞、梓指代楚国出产的良木,具有实用价值。
比喻义的起源
该词最早用于比喻人才,见于《国语·楚语上》:“若杞、梓、皮革焉,楚实遗之”,意指晋国重用楚国的人才,如同使用其物产一般。
优秀人才的代称
后逐渐固定为“优秀人才”的象征。例如《晋书》评价陆机、陆云兄弟为“荆衡之杞梓”,南朝江淹诗句“自顾非杞梓”也以反喻表达谦逊。
文学与历史中的用例
现代汉语中,“杞梓”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形容德才兼备者,如“学界杞梓”。需注意其古雅色彩,日常口语较少使用。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国语》《左传》《晋书》等经典文献及诗词用例,更多细节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原文。
杞梓,是一个双音字,意思是指一种植物,也是某个地名的名称。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杞(木字旁,共7画)
- 梓(木字旁,共11画)
来源:
杞梓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齐风·杞殇》中。《诗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一篇描述了古代国家杞国的哀悼之歌,因此称为《杞殇》。而“杞梓”这个词被用来指代杞国。
繁体:
杞梓(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 杞:其古汉字写法不详。
- 梓:其古汉字写法为“梓”。
例句:
- 他经常在杞梓树下休息和思考。
- 杞梓国是古代的一个小国。
组词:
- 杞梓树、杞梓林、杞梓叶、杞梓花、杞梓果、杞梓苗、杞梓森林
近义词:
- 杞梅、杞梨
反义词:
- 杞梅(由于儿化现象,杞梅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
媕浅罢瘠半夜敲门不吃惊,半夜敲门心不惊变惑祠祀打凤牢龙当垆道篇冻飙读鞫朵廊法律关系方游发脱口齿棐常附业关应果子狸孤竹庙好离好散轰鸣兼包并容降夺阶层借巧解散静专急刹车畿岳絶望峻急开口椒客里空宽厂瞭哨理櫂聋瞽瞀厥枚乘庙门怒发气矜嘁喳屈致烧灼感胜日失行侍枕水蜮肆断素守天真烂漫铁线万壑争流文丽物理武阳下忱小序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