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读鞫的意思、读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读鞫的解释

宣读判决书。《周礼·秋官·小司寇》“读书则用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乃论之。” 贾公彦 疏:“鞫,谓劾囚之要辞,行刑之时,读已乃论其罪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读鞫是古代法律术语,指案件审理结束后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的行为。该词最早见于《周礼》,指官吏在判决后公开宣读案卷内容及刑罚决定,以示司法公正性。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审判结果的公示,二是通过正式宣读程序强化法律效力。

从构词角度分析,“鞫”原指审讯环节的详细记录,《说文解字》释为“穷理罪人也”,《汉书·刑法志》记载“与郡鞫狱”,均指向案件审理的完整过程。而“读鞫”作为司法程序的最终环节,承担着将书面审判转化为口头宣告的重要职能。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明确规定“凡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然后读鞫”,可见其在古代司法体系中的法定地位。

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版)
  2.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点校本)
  3. 班固《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1962年标点本)

网络扩展解释

“读鞫”是中国古代司法程序中的术语,指在判决后向犯人宣读罪状及刑罚的环节。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读鞫”即“宣读判决书”,指古代官吏在行刑前将审判结果公开宣读,确保当事人知悉罪名和刑罚依据。其中“鞫”指审讯记录或判决文书。

  2. 引经据典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秋官·小司寇》的注释。汉代郑司农提到:“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乃论之。”贾公彦进一步解释:“鞫,谓劾囚之要辞,行刑之时,读已乃论其罪也。”说明宣读判决是定罪与行刑间的必经程序。

  3. 古代司法流程中的作用

    • 程序公正:通过公开宣读确保审判透明。
    • 复核环节:当事人可在听读后提出异议(类似现代上诉)。
    • 仪式意义:强化法律权威性,体现“明刑弼教”理念。
  4. 相关词汇

    • 劾囚:审讯囚犯。
    • 论罪:根据判决执行刑罚。

由于搜索结果均标注为“极低权威性”,建议结合《周礼》《汉书·刑法志》等古籍原文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败种保义不为策足常好道朝四暮三鸱沟持久战尺疏充牣俦儗楚臣祠部慈幼局翠尊调茶吊销定閲敦洽雠糜朵楼放赎方慝发业风起云飞干渣渣够呛刿鉥过道风海棠梨红人哗眩火日鉴貌辨色进奏瘠颜极壮克陷寇略颣节零族郦元经盲僮跛竖麻椎秘道铭心镂骨情见埶竭青远屈子阮琴若榴沙窝省侍慎守势态爽缪树果水瑞天癸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