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起予的意思、起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起予的解释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时年尚幼,作赋慕 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吕向 注:“恐其不致至诚,不知善否之应,故以书起发其章。”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起予”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1. 被他人启发
    出自《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此处“起予”指子夏(商)对孔子的启发。何晏注引包咸解释,孔子认为子夏能阐发自己的未尽之意,故可与之探讨《诗经》。后世文人如韩愈、苏轼等沿用此义,例如韩愈诗中“先惠高文谢起予”即表达对他人启发的感谢。

  2. 启发他人
    后扩展为主动启发他人的行为。如《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中“谨书起予”,吕向注解为通过书信启发对方,强调传递思想的作用。

二、用法与演变

“起予”体现了传统学问中教学相长的理念,既指被他人点醒,也指主动启迪他人。其核心在于思想碰撞与知识传承的双向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起予的意思

起予(qǐ yǔ)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常用作动词,表示开始、兴起、振奋等含义。它可以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也可以表示动作的开始或行动的发起。

拆分部首和笔画

起予的部首是立(lì),起的笔画数为6,予的笔画数为3。

来源和发展

起予是古代汉字的发展演变而来。传统的铭刻或书写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如篆书、隶书、楷书等,但在演变过程中,起予的基本形状和含义逐渐稳定下来。

繁体字

起予的繁体字是「起予」,在繁体字书写中保持了起予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多样,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起的古代写法可能采用「弋对戈」的写法,而予的古代写法可能采用「丿与人」的写法。

例句

1. 领导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开展新项目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起予行动。

2. 新的公司在市场上起了很大的予动,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起始、起源、起飞、起航。

近义词:兴起、发动、启动。

反义词:终止、停止、结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