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予的意思、起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予的解釋

(1).《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鹹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發明我意,可與共言《詩》。”後因用為啟發自己之意。 唐 韓愈 《量移袁州張韶州端公以詩相賀因酬之》詩:“将經貴郡煩留客,先惠高文謝起予。” 宋 蘇轼 《答任師中家漢公》詩:“我時年尚幼,作賦慕 相如 。侍立看君談,精悍實起予。”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學書》:“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啟發他人。《文選·應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 伐 邢 而緻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未可以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謹書起予。” 呂向 注:“恐其不緻至誠,不知善否之應,故以書起發其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起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源自儒家經典,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常被解釋為“他人對自己的啟發或激發”。以下從詞義、來源、用法和例句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二、來源與背景

“起予”最早見于《論語·八佾》,孔子曰:“起予者商也”,意為“啟發我的是子夏(商)”。此句記錄了孔子與弟子子夏的對話,子夏對《詩經》的解讀啟發了孔子,突顯了師生間相互學習的典範。該詞後被收錄于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指他人對自己的啟發”。

三、用法與例句

引用參考

來源:《論語》及《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起予”是一個源自古典文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被他人啟發
    出自《論語·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此處“起予”指子夏(商)對孔子的啟發。何晏注引包鹹解釋,孔子認為子夏能闡發自己的未盡之意,故可與之探讨《詩經》。後世文人如韓愈、蘇轼等沿用此義,例如韓愈詩中“先惠高文謝起予”即表達對他人啟發的感謝。

  2. 啟發他人
    後擴展為主動啟發他人的行為。如《文選·應璩〈與廣川長岑文瑜書〉》中“謹書起予”,呂向注解為通過書信啟發對方,強調傳遞思想的作用。

二、用法與演變

“起予”體現了傳統學問中教學相長的理念,既指被他人點醒,也指主動啟迪他人。其核心在于思想碰撞與知識傳承的雙向性。

别人正在浏覽...

哀矜懲創半霄塵漲愁倚闌窗紗春帖打堆大門官丁部獨王惡贓皮風起水湧風筵複反呷醋節帥改拓刮刮匝匝薃葔黑白棋哄慫圜流簡嫚減折兼通戒曙金注酒池絶祀均派樂民連光麟筆靈掌旒紞立項龍骸秘傳蜜蝍民安國泰嫩生生逆料芘芣品制凄戚權衡利弊拳馬三朝設辨手足無措胎衣泰祝探礦淘汰賽文報局甕城渥水精渥須五廟校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