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奇形异状的意思、奇形异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奇形异状的解释

亦作“ 奇形怪状 ”。奇异的形状。《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唐 吴融 《太湖石歌》:“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霞光辉映着朵朵的云片,辉映着 终南山 还没消雪的奇形怪状的巅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奇形异状”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事物形状奇特、与常规不同,常带有中性或略带强调怪异性的色彩。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核心含义

指物体或事物的外形非常特殊,超出常规认知。例如:


三、出处与典故

最早出自《晋书·温峤传》(唐·房玄龄):

“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此处描述温峤在战乱中目睹水中生物显露出怪异的形态,后被引申为泛指一切奇特外形的事物。


四、用法与场景

  1. 文学描写:多用于诗歌、小说中形容自然景物或虚构形象,如吴融《太湖石歌》中的“奇形怪状谁能识”。
  2. 日常描述:可形容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等具有独特造型的事物,例如:“展厅里的雕塑奇形异状,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
  3. 中性偏客观:虽强调“奇异”,但无明确褒贬,需结合语境判断情感色彩。

五、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演变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晋书》原文或《汉语成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奇形异状的意思

《奇形异状》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外形怪异或不寻常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奇形异状》可以拆分成三个部首:士、亻(人字旁),并且它的总笔画数为14画。

来源

《奇形异状》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诗经·王风·黍离》,其中有一句诗写道:“蔓草下左蔽兮,离离独行迷。”这里的“离离独行迷”就是指的奇形异状。

繁体

《奇形異狀》是《奇形异状》的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些字的部首不同于现代写法。例如,《奇形异状》在古代写法中部首为士,而现代写法中部首为亻(人字旁)。

例句

1. 他身上的纹身奇形异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2. 这座建筑的外形有点奇形异状,但却很具艺术感。

组词

奇形怪状、异常形状、异样外形

近义词

奇特形状、奇异外貌、古怪模样

反义词

普通形状、平凡外貌、常规模样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