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求通的意思、求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求通的解释

(1).谋求显达。《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2).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

(3).请求通使往来。 明 徐祯卿 《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求通"是汉语中由"求"与"通"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拆解为:

一、词性分解

  1. "求"为动词,本义指探索、寻求,《说文解字》释为"索也",现代引申为追求、要求等义(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
  2. "通"作动词时指贯通、通达,《尔雅·释诂》注"达也",作形容词则含全面、透彻之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二、复合词义项 在构词法中,"求通"形成递进式复合结构,具体包含: • 基本义:谋求通达。《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为此义哲学依据(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校订本)。 • 引申义:

  1. 追求通晓:如"求通知变"指追求通晓规律与变化
  2. 谋求沟通:如"上下求通"指建立交流渠道
  3. 探求通解:如"数学求通"指寻求通用解法

三、语义演变 该词在历时演变中呈现词性扩展轨迹: • 先秦典籍多作动词短语(求+通) • 汉代始凝固为复合动词 • 唐宋时期衍生出形容词用法(如"思理求通")

四、语境应用差异 在具体语境中,语义侧重点有所不同:

  1. 学术领域强调"通晓"义(如章学诚《文史通义》)
  2. 社交场景侧重"沟通"义(如《颜氏家训》)
  3. 哲学范畴突出"通达"义(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五、近义辨析 与"求达"相比: • "求通"强调过程贯通性 • "求达"注重结果实现性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018修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求通”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1. 谋求显达
    出自《庄子·秋水》:“孔子曰:‘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指追求仕途通达或人生成就,强调对机遇的渴望。

  2. 拜见时请人通报
    源自《后汉书·丁鸿传》记载的礼仪场景,指访客请求门房向主人传达姓名,属于古代社交礼节。

  3. 请求通使往来
    多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场景,例如明代徐祯卿记载的倭国请求与中国通使的案例。

二、延伸与补充

三、使用建议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3、9的原始文献引述。

别人正在浏览...

拜覆白头之叹百下百着抱膝辨诘並頭叢播德不韵尺捶蹀里蹀斜顶杆逗趣发业隔路更议瞡瞡鬼婆姑苏台幻伪花栽子绛虬减退简要清通娇憨假善人机揆金玦近利禁戎几悟跼高天蹐厚地鞠诲坎鼃空浅空头人情旷漭楛贡嚂嘘飂叔安贸説昧己瞒心墨突呶呶唧唧女客漂砾啌嗽缺袵三角点色调少女虱虮事极寿享期颐素妆天公地道透心凉五行相生先春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