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更议的意思、更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更议的解释

改议。《史记·孝文本纪》:“今释宜建而更选於诸侯及宗室,非 高帝 之志也。更议不宜。” 司马贞 索隐:“言不宜更别议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更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是重新商议、再次讨论或更改之前的决议。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重新讨论或修改决定

    "更"指更改、重新,"议"指商议、讨论。合起来表示对已有方案、决策进行再次审议或调整。

    例:《史记·平准书》:"天子乃超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莫应。式又欲输财助边,上更议以风百姓。"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引申为提出异议或修正

    在特定语境中隐含对原决议的否定,需通过再次讨论达成新共识。

    例:《宋史·职官志》:"若事有未尽,许执奏;若已得旨而法须更议,亦许覆陈。"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古籍用例分析

典籍出处 原文节选 释义
《史记·酷吏列传》 "奏事未决,主父偃数见,上更议之。" 议题未定,皇帝重新商议决策。
《资治通鉴·唐纪》 "宰相更议不可,遂止。" 宰相重新讨论后否决原提案。

三、现代使用场景

虽非现代常用词,但在以下领域偶见:

  1. 法律文书:指对判决或条款的重新审议(如"提请更议")。
  2. 政策制定:描述修正草案的过程(如"方案经更议后通过")。
  3. 学术研究:用于分析古代文献中的决策机制。

四、同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方向 与"更议"差异
复议 对已定结论的再审查 多用于现代行政、司法程序
复审 正式流程的再次审核 强调程序性,非泛指的"商议"
修正 直接修改内容 不包含"集体讨论"的环节

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3.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网络扩展解释

“更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更议”指改议、重新讨论,表示对原有决议或方案进行修改或重新商议。该词由“更”(gēng,意为改变)和“议”(讨论)组合而成,强调对原有结论的修正或调整。


二、词源与典籍引用

最早见于《史记·孝文本纪》:“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 司马贞索隐注释:“言不宜更别议也。” 此处指汉文帝认为不应另立诸侯,需维持原有决策。


三、使用场景

  1. 历史语境:多用于古代文献,涉及政策、继承等重大事务的重新商议。
  2. 现代用法:可引申为对计划、协议等提出修改建议。例如:“双方因条款争议,决定更议合同。”

四、读音与词性


五、例句参考

《查字典》引例:“日本素认朝鲜自主,尤无干预其内政之权……此时无可更议。” 说明在既定条约下,无需再行讨论。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一三事变便安鄙疆不得哥儿们魑魅畴墅楮桃促数抵命订阙端节方等声放刁把滥高心鬲山公言冠事汉表红灯记黄银环视姜嫄较炳继赓锦鷄摎结卷折峻标浚泥船俊喆考考蓝淀雷师连闼零孤龙虎旗落晖蟠虺纹铺面房汽车穹穷蜷局阙庭区区矻矻塞翁社公胜人一筹生忧十八房石沉大海世嫡食力手面熟睨死里求生谈艺王僚乡长献曝枭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