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乞巧楼的意思、乞巧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乞巧楼的解释

乞巧的彩楼。 唐 王建 《宫词》之九二:“每年宫女穿针夜,勅赐诸亲乞巧楼。”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谓之乞巧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綵楼于庭,谓之乞巧楼。” 明 梁辰鱼 《普天乐·咏时序悼亡》曲:“羡谁家乞巧楼头,笑声喧玉倚香隈。”参见“ 乞巧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乞巧楼”是中国古代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的重要习俗元素,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七夕节时搭建的彩楼,专供女子进行“乞巧”活动,即向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智慧与技艺。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如王建《宫词》提及“敕赐诸亲乞巧楼”。

二、历史背景与活动形式

  1. 唐代宫廷习俗
    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宫中用锦缎结成百尺高楼,嫔妃以九孔针、五色线对月穿针,成功者视为“得巧”,并通宵宴乐。
  2. 宋代民间发展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提到,京师富贵人家在庭院结彩楼,称为“乞巧楼”,并陈列瓜果、酒食祭祀牛郎织女。

三、文化意义

乞巧楼不仅是节日装饰,更象征古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穿针等仪式,女性寄托了对巧艺、婚姻幸福的向往,成为七夕“乞巧”文化的核心载体。

四、相关诗词印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习俗差异或诗词引用,可参考古籍《开元天宝遗事》《东京梦华录》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乞巧楼的意思

乞巧楼是指中国传统乞巧节所设立的楼台。乞巧节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节日,也称七夕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乞巧楼是供女性们在节日期间祈求智巧和技能提升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笔画

乞巧楼的拆分部首为“十”和“广”,表示基本部首和左右构造的形状。

乞巧楼的总笔画数为12画。

来源和繁体

乞巧楼一词源自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插图,描绘了一个在七夕节时供妇女们乞巧的楼台。繁体字为「乞巧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乞巧楼一词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用「乞巧楼」这样的写法来表达。

例句

她在乞巧楼前虔诚地祈求自己的才智能够得到提升。

组词

乞巧节、巧妇、巧匠、巧手

近义词

乞巧场、乞巧台

反义词

乞愚楼、笨手笨脚、技巧平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