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然無物。謂一無所有。 唐 沉亞之 《栎陽縣丞小廳記》:“賓之來,視其舘之窮罄,雖勇寒猛餒,必抱愧自饜於所饗。”
“窮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人沈亞之的《栎陽縣丞小廳記》,原文描述賓客來訪時看到館舍的貧瘠狀态:“賓之來,視其舘之窮罄,雖勇寒猛餒,必抱愧自饜於所饗。”
此處通過“窮罄”刻畫了場所的極度簡陋,側面反映物質條件的匮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生僻,常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領域,日常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與形近詞“貧罄”(指貧窮或耗盡)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唐代文學作品及訓诂學資料。
《窮罄》是一個詞語,通常用來描述極度貧困或資源耗盡的狀态。
《窮罄》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穴(xué)和網(wǎng)。其中,穴的拆分部首是穴(xuē),網的拆分部首是網(wǎng)。
《窮罄》的筆畫數目為18畫。穴的筆畫數為5畫,網的筆畫數為13畫。
《窮罄》是漢字詞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窮罄的寫法保持不變:窮竭(繁體字形)。所以,窮罄在繁體中仍然是窮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窮罄的寫法有所不同。窮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窮」,罄的寫法為「竭」,這與現代漢字的寫法有所異同。
1. 這個地區的資源已經窮罄,無法再繼續開發了。
2. 他的財富被不斷耗盡,最終陷入了窮罄的境地。
1. 窮困:形容貧困困頓的狀态。
2. 耗盡:指消耗到極點,無法繼續使用或補充。
3. 枯竭:指資源、能量等達到極限喪失,無法再繼續。
1. 近義詞:枯竭、竭盡、耗竭。
2. 反義詞:豐盛、充裕、富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