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凝冻的意思、凝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凝冻的解释

[coagulate;freeze] 因冰冻而凝固

详细解释

(1).冰冻,冻结。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汶山郡 ﹞土地刚卤,不宜五穀,惟种麦,而多冰寒,盛夏凝冻不释。”《新唐书·五行志一》:“ 永徽 二年十一月甲申,阴雾凝冻封树木,数日不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诗》註谓螽斯一产八十一子者,即蝗之类也。其子入地,至来年禾秀时乃出,旋生翅羽。若腊雪凝冻,则入地愈深。” 王鲁彦 《秋雨的诉苦》:“风发狂似的吹了起来,我们(高空的水蒸气)为严寒所迫,一起凝冻着,不息地往地上落下来了。”

(2).比喻凝固,少变化。 鲁迅 《集外集拾遗·<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日本 底凝冻的实在性变为西方的热情底焦灼的影像表现在黑白底锐利而清楚的影和曲线中,暗示即在彩虹的东方也未曾梦想到的色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凝冻”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解释,主要分为自然气象现象和文学比喻两类:

一、自然气象现象(核心含义)

  1. 气象学定义
    指我国南方山区冬季因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灾害性天气。当北方冷气团与南方暖湿气团势力相当,在云贵高原等地形成持续低温阴雨,空气中的过冷水滴(雨滴、雾滴)接触低于0℃的物体表面后迅速冻结,形成冰壳(如雨凇、雾凇等),俗称“桐油凝”。

  2. 形成条件与影响

    • 成因:强冷空气导致冰雪或雨雪混合降落,覆盖地面。
    • 危害:冰层覆盖植物导致冻蔫、冻枯,威胁人畜安全,如2008年贵州凝冻灾害。

二、文学与日常用法

  1. 字面意义
    指液体因低温凝固冻结,如“河水凝冻”。
  2. 比喻用法
    形容事物停滞或缺乏变化,如鲁迅用“凝冻的实在性”比喻日本文化的凝固性。

三、相关扩展


提示:如需了解凝冻的防御措施或历史案例,可参考中国气象局或搜狗百科的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凝冻(níng gòng)的意思

凝冻是指液体或物体由于低温而使其变成固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液体的分子逐渐减少运动,接近静止状态,形成冰冻状态。

凝冻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凝字的拆分部首为冫(bīng)部,冰的冰。凝字的总笔画数为10划。

凝冻的来源

凝冻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泽风大过》中:“高宗《周易》,有凝冻之解。”意指易经中的注释中提及了凝冻一词,从而确定其起源。

凝冻的繁体字

凝冻的繁体字为凝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对于凝冻,有时会采用凝凤(凝字下方加上一个凤形,表示固定不动的意思)或者冫凤(冰字下方加上一个凤形)来表示凝冻。

凝冻的例句

1. 外面的湖水在严寒下凝冻成了厚厚的冰层。

2. 寒冷的天气会使血液凝冻,所以要注意保暖。

凝冻的组词

1. 凝冻天地

2. 凝冻成冰

3. 凝冻结霜

凝冻的近义词

1. 结冰

2. 固结

3. 冻结

凝冻的反义词

1. 融化

2. 溶化

3. 解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