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阿孃的意思、阿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阿孃的解释

母亲。《隋书·房陵王勇传》:“ 勇 昔从 南兖州 来,语 卫王 曰:‘阿孃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孃嫌不悦。” 金 元好问 《姨母陇西君讳日作》诗之一:“竹马青衫小小郎,阿姨怀袖阿孃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阿孃(ā niá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演变和方言特色的称谓词,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母亲

    古代至中古时期,“阿孃”是子女对母亲的直接称呼,常见于唐宋文献。例如《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阿爷”与“阿孃”对称,均指父母。此用法在近代逐渐被“娘”“妈”取代,但仍保留于部分方言中。

  2. 伯母/婶母(方言)

    在吴语、闽语等南方方言中,“阿孃”用于称呼父亲的兄弟之妻,如苏州话称伯母为“阿孃”,温州话称婶母为“阿孃”。


二、词源与演变


三、方言用例


四、文学与文献例证


“阿孃”承载了汉语亲属称谓的历史层次与地域差异,其词义从泛指母亲到方言中的分化为伯母/婶母,反映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变迁。现代普通话虽少用,但方言中仍具生命力。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1999.
  3. 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2004.
  4. 李荣.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网络扩展解释

“阿孃”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及方言色彩的称谓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指代母亲

这是“阿孃”最常见的含义,尤其在古代文献和部分方言中使用:

2.旧时仆人对主家未婚女儿的尊称

这一用法具有特定时代背景,多见于古代社会阶层分明的语境: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方言场景判断词义,若需深入探究,可参考《隋书》、寒山诗及方言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黯暧帮场儿碧磴冰叟兵运滨近不计利害朝不图夕朝右辏遇亶诚稻人德称雕目渡越黻绣扞戾垢蠧孤干过吹好一歇昏头搭脑活化石教塲鲛泪禁法静流惊禽金闺玉堂馈饟良玉理亏磷烂龙爪葱猫头鸟门义秘戏图木檄硸磭辇夫跑生意炮燖褰帏青皮芹献凄爽撒髅十八般兵器使鹤说啥腧穴悚仄随属损撤天陷托笔微泽窝逃险肤相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