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连营。《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乃使 卫庆 以 魏 师合 楚 师,筑为连垒,以拒 蒙驁 。”
“连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连垒”意为“连营”,指相连的营寨或防御工事,常用于古代军事语境中,表示多个营垒相互连接形成防御体系。
出处与用法
该词在《东周列国志》第一〇二回中有明确用例:“乃使卫庆以魏师合楚师,筑为连垒,以拒蒙驁。” 此例中,“连垒”指联合魏、楚两军构筑的连片防御工事。
字义分解
文学实例
宋代李复在《观山郊阅武》中写道:“榆落山连垒,川平水带城”,以“连垒”形容山势连绵如营垒,体现其文学意象的扩展。
“连垒”主要用于描述军事防御布局或自然景观的连绵形态,兼具实用与文学色彩。
《连垒》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不间断地击中或攻击目标。它常用于描述战争、比赛或其他连续进行的活动。
《连垒》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土”,它的总笔画数是11画。
《连垒》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中,用于形容军队连续攻击城垒或敌人的行为。
《连垒》的繁体字是「連壘」。
在古代汉字中,「连垒」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差异。然而,「连」和「垒」在古代写作「連」和「壘」,但读音和意义基本保持一致。
1. 在这场比赛中,他连垒三次,帮助球队取得了关键的胜利。
2. 这座城市的防线坚固,敌人难以连垒。
3. 他的投手实力强大,连垒能力也很出色。
1. 连续垒击
2. 连续攻坚
3. 坚固连垒
1. 连续攻击
2. 连环击打
3. 连绵不断
1. 中断
2. 断续
3. 分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