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6*虎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青藜汉语 快速查询。
青藜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本义
青指颜色(苍翠、深绿),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藜科),故字面指青绿色的藜草。藜在古代是常见野菜,茎秆老硬后可作手杖,如《本草纲目》载:“藜茎老可作杖。”
来源:《汉语大词典》(ISBN 9787543200472)
引申义
青藜杖的简称,特指以藜茎制成的拐杖。因藜杖轻韧且易得,成为文人隐士的象征,如宋代刘克庄诗:“孤灯照影听初鸡,揽辔情怀倍惨凄。雪深尤畏青藜滑,云起还愁白昼迷。”
来源:《全宋诗》卷三千五百
夜读与勤学的象征
典出《三辅黄图·阁部》所载西汉刘向“燃藜夜读”传说:刘向校书天禄阁时,夜有黄衣老者“植青藜杖”叩门,吹杖端火焰授其学问。后世遂以“青藜”喻苦读、治学或照亮知识的光芒,如明代唐寅诗:“青藜午夜照书楼。”
来源:《三辅黄图校注》(ISBN 9787101139971)
隐逸与清贫的意象
因藜草生于荒野,其杖为山野隐者所用,故“青藜”常寄托超脱世俗、安贫乐道之情。如苏轼《和陶贫士》:“青藜半圭角,独照幽人眠。”
来源:《苏轼诗集》卷四十一
在古典诗文中,“青藜”多用于:
来源:《中国文学意象研究》(ISBN 9787301256321)
“青藜”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四种含义,其释义与典故来源如下:
指藜杖
藜杖是用藜茎制成的拐杖,因颜色青黑得名。例如唐代刘言史《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云:“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夜读照明的灯烛
源自《三辅黄图·阁》记载的典故:汉代刘向校书天禄阁时,夜间有黄衣老人持青藜杖叩门,吹杖端生烟为其照明,并传授《五行洪范》之文。后人以“青藜”代指夜读灯烛,如王安石诗“定把青藜独照公”。
借指苦读之事
因刘向夜读受教的典故,“青藜”被引申为勤学苦读的象征。明代孙仁孺《东郭记》中“为姻亲青藜抛下”即用此意。
代指读书人
例如明末夏完淳《军宴》诗中的“自愧青藜陪客座”,以“青藜”暗喻文人身份。
该词既可指具体事物(藜杖、灯烛),也可抽象为勤学或文人群体,文化意涵丰富。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典故与诗词用例,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哎哟徧赞笔圣剗革筹垫大排地椒地旷人稀对鰕遁影烦笼返少沸唇高号铜根刷公路岣嵧汩乱鼓师还农徽命简剩践土食毛叫化荆蓝井室卷烟抗节恐惕块坐诳诬炼风立秋流连忘反笼豢鹿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女宫瓶供平巷钱卜潜心跂蹇亲懿神伎试办试察十行本水火之中朔门疏奏堂勇铜臭熏天土公退香无亏相戹相戞笑嘻嘻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