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藜的意思、青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藜的解释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6*虎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青藜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青藜”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四种含义,其释义与典故来源如下:

  1. 指藜杖
    藜杖是用藜茎制成的拐杖,因颜色青黑得名。例如唐代刘言史《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云:“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2. 夜读照明的灯烛
    源自《三辅黄图·阁》记载的典故:汉代刘向校书天禄阁时,夜间有黄衣老人持青藜杖叩门,吹杖端生烟为其照明,并传授《五行洪范》之文。后人以“青藜”代指夜读灯烛,如王安石诗“定把青藜独照公”。

  3. 借指苦读之事
    因刘向夜读受教的典故,“青藜”被引申为勤学苦读的象征。明代孙仁孺《东郭记》中“为姻亲青藜抛下”即用此意。

  4. 代指读书人
    例如明末夏完淳《军宴》诗中的“自愧青藜陪客座”,以“青藜”暗喻文人身份。


该词既可指具体事物(藜杖、灯烛),也可抽象为勤学或文人群体,文化意涵丰富。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典故与诗词用例,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青藜

青藜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青”和“藜”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青”字的部首是“靑”,它包含了6个笔画;“藜”字的部首是“艸”,它包含了18个笔画。

来源

“青藜”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蓬莱蒿”,即指一种草本植物。在古代,人们常用青藜制作草席。

繁体

“青藜”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青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青藜的拼音音为“tsing、zei”,读音依然是“青藜”,只是在拼音的音标上有所差异。

例句

1. 民间有句俗语:“青藜草席,夜卧清凉。

2. 那片农田里长满了青藜,美丽极了。

组词

青草、藜麦、藜麦粉、青绿、蓬莱

近义词

青草、青色、绿色、蒿草

反义词

红色、黄色、黑色、白色

别人正在浏览...

熬清守淡邦宰闭元音长兹驰掩调睡参军隄塍冬麦洞心骇耳断奶方外人奉祠改土归流干性油汉军后骑花被狐突讲舍江驿精怪浸寻儁爽巨亿鹍鹏蜫蠕蔺子禄米鑪铸母服泥沈醲醇披堆仆僵千钟气密侵毁秋深起原期中考试让勖热爱人踪三江并流膳荤设变生绡实沈室孙戍妇宿勤特肩铜盏忒楞楞秃颅宛潬玮丽线春晓色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