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机要之地。谓枢要职务。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先皇开创之初,寻居密地;陛下纂承之后,再入中书。蒙二圣之深知,当两朝之大用。”
(2).人迹罕至之地,隐秘之地。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密地数百里,崇山峻岭,沟汊分歧。”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拿获》:“捕壮拿获逃人,必先於密地,拷供旗色主名,并所逃月日,便问窝家。”
(3).秘密地,暗地里。《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 梁 段凝 、 张朗 密地统军,乘夜袭之。”《水浒传》第四一回:“小嘍罗并军健都伏在仓里,大家庄客、水手,撑驾船只,当夜密地望 无为军 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 周国能 差人到 蔡州 ,密地接了爹娘,到 燕山 同享荣华。”
“密地”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指重要的政治或行政核心区域,或代指担任关键职位。例如:
形容地理位置偏僻、不易被发现的环境。例如:
表示行为或事件的隐秘性。例如:
补充说明:现代汉语中,“密地”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密地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来形容地区繁密、人口稠密的地方。它通常指一个区域内人口多、居民聚集、活动频繁的地方。
密地的部首是宀(mián), 它由5画组成。
密地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的“密”和“地”两个词汇。密意为“稠密”,地指“地区”。结合在一起,密地就形容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密地的繁体字为密地。
古代密地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差不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密地这个词汇。
1. 这个城市的市中心是一个密地,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2. 这个区域是个重要的商业密地,有很多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店。
3. 夏季是旅游密地的旺季,游客络绎不绝。
密集、密切、密布、密林、地区、地方
繁忙地区、人口密集区、拥挤地带、热闹街区
冷僻地区、人口稀少地方、郊区、偏远地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