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命;抛弃命令。《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昏而受命,日未中而弃之,何以事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杞子来朝公子遂帅师入杞》:“今而弃命废职,忘先君之所事守,不能居其封爵,亦可鄙矣。”
“弃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违抗或抛弃命令,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提到“贪货弃命,亦君所恶也”,意为因贪财而违背命令。明代刘基的《春秋明经》中也有类似用法,强调“弃命废职”的失责行为。
延伸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补充其为“放弃生命,不顾一切地追求目标”,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解释。
在八字命理中,“弃命格局”指日元(出生日的天干)极弱时,需放弃原有五行属性,顺从其他强势五行的特殊命局。具体分为四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等古籍原文或命理学专著。
弃命是一个动词短语,指的是放弃生命,即自杀或找死的意思。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决定主动终结自己的生命。
弃命的部首是弓,总共包含8个笔画。
弃命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弃”意为放弃,舍弃,而“命”指生命。结合在一起,弃命就表示舍弃生命。
弃命在繁体字中为棄命。
古时候写弃命通常是以扁平的正方形,将“弓”字作为左边旁边,上面横写“命”。
1. 在绝望中他决定弃命,没能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
2. 这个悲剧角色感到万念俱灰,于是选择弃命了。
1. 弃世(放弃这个世界,即去世) 2. 自弃(自己放弃希望或努力) 3. 弃子(在棋类游戏中放弃某一子的落子) 4. 弃保(放弃保险或保障) 5. 弃赛(放弃比赛或退赛)
1. 自尽(主动结束生命) 2. 自杀(自己主动寻死) 3. 自毙(自己引发死亡) 4. 轻生(对生活感到失望,选择自我终结) 5. 自刎(自己割腕或自缢)
1. 求生(争取生存) 2. 惜命(珍惜生命) 3. 活着(继续存在) 4. 坚持(继续努力生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