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位;超越本分。《易·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王弼 注:“各止其所,不侵害也。” 唐 李翱 《劝河南尹复故事书》:“伏望不轻改二百年之旧礼,重惜一时之所未达,意尽词真,无以越职出位言为罪,幸甚。”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白居易出位》:“ 白居易 为左赞善大夫,盗杀 武元衡 ,首上疏,请亟捕贼。宰相嫌其出位,不悦。”《明史·徐懋学传》:“我国家諫无专官,今他曹稍有建白,不曰出位,则曰沽名,沮忠直之心,长壅蔽之渐,是为阻抑。”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夫以尽职为出位也,孰肯为尽职者哉!”
“出位”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析:
“出位”的核心是超越既定界限,但其评价取决于具体场景:古代强调规范约束,现代可体现突破性思维,也可能暗含浮躁或失当行为。理解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意图。
《出位》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行为或言语举止超出寻常,与常规不同。例如,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表现出众,超过了其他人,可以说他在这个领域中出位。
《出位》的拆分部首是出和止,其中出表示动作的起源,止表示行动的终止。根据五笔输入法,它的五笔编码是25344,总共有八个笔画。
《出位》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汉语中。它的最早出现可以在《诗经·魏风·硜鹿》中找到:“凡民有出,如水有源。”这里的“出”即为出位之意。
《出位》这个词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出位」。
根据《康熙字典》中的记载,古时候的《出位》写作「甪位」。其中的「甪」是当时的一个部首,表示木槌的形状。
1. 他在音乐界的表现非常出位,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音乐家。
2. 这个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展现了自己出位的才华。
1. 出类拔萃
2. 出人头地
3. 出众
1. 突出
2. 超越
3. 脱颖而出
1. 低调
2. 平庸
3. 隐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