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耆老的意思、耆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耆老的解釋

[aged person]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

詳細解釋

(1).老年人。《禮記·王制》:“養耆老以緻孝,恤孤獨以逮不足。”《漢書·朱博傳》:“門下掾 贛遂 耆老大儒,教授數百人,拜起舒遲。” 唐 王翰 《飲馬長城窟行》:“問之耆老何代人?雲是 秦王 築城卒。”《新唐書·儒學傳下·褚無量》:“﹝ 無量 ﹞以耆老,隨仗聽徐行,又為設腰輿,許乘入殿中。”

(2).年老。《漢書·宣帝紀》:“朕惟耆老之人,髮齒堕落,血氣衰微,亦亡暴虐之心。” 宋 葉適 《宋杜君墓志銘》:“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獨樂,耆老不倦,以盡其死,是可賢也。”

(3).老成人。《禮記·檀弓上》:“ 魯哀公 誄 孔子 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 陳澔 集說:“言天不留此老成,而無有佐我之位者。”

(4).特指緻仕卿大夫。《禮記·王制》:“耆老皆朝于庠。” 鄭玄 注:“耆老,鄉中緻仕之卿大夫也。”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水浒傳》第九四回:“兩縣耆老率領百姓,牽羊擔酒,獻納城池。”《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 諸城 的百姓……聽見新官到任,而且為着這件事來的,内中就推出幾箇耆老來見新官。”

(6).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稱能言善辯者。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議屈服種人者,謂之耆老。其所議論,謂之夷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耆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í lǎo(注意不讀作“shì lǎo”),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2.詞源與曆史背景

3.社會職能與象征意義

4.相關延伸

5.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鄉約制度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大明律》《教民榜》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耆老

耆老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作對年長、有經驗的人的尊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耆字由耳和老兩個部首組成,耳是主部,老是旁部。它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耆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意思是人老。後來演變成耆老,表示年長有經驗,受人尊敬的長者。

繁體

耆字在繁體中寫作「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在字形和結構上有所不同,耆字的古時寫法為「老一人」,意為一個人年老。

例句

1. 他是村中的耆老,有豐富的農業經驗,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2. 這個社區的耆老們聚在一起開會,商讨如何改善社區環境。

組詞

耆年、老人、老朽、老壽星

近義詞

老人、長者、年長者

反義詞

少年、年輕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