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丝的意思、络丝的详细解释
络丝的解释
(1).一绺丝。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坑水溃而为瀑,悬崖三6*级下,深可十五六丈,但水细如络丝,不如疋练也。”
(2).缠丝。《元典章新集·刑部·偷盗》:“ 马元五 係贼人 李晋之 受僱络丝。”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青衣女鬼》:“一日,復於墻头窥伺,见妇方络丝檐下。” 潘漠华 《乡心》:“我们才出门外几十步路,他就向着一家络丝的人家走去。”
词语分解
- 络的解释 络 (絡) ò 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络头。经络。脉络。网络。橘络。 用网状物兜住,笼罩:笼络。 缠绕:络纱。络丝。络线。 相连续,前后相接:络穴(针灸穴位分类名)。络续。络绎。联络。 . 络 (絡) à 义同(一)①,用于一些口语词。 .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丝的解释 丝 (絲) ī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丝。丝绸。缂(?)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像丝的东西: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细微,极小:一丝不苟。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丝。愁丝。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丝等于千分之一分):丝毫(喻极少,极小,一点儿)。丝恩发(?)怨(指极小的恩怨)。 公制长度单位,一米的十万分之一(亦称“忽米”、“道”)。 指弦乐器:丝竹(琴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络丝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络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
- 一绺丝:指丝线成束或成缕的状态。例如明代徐霞客在游记中描述瀑布“水细如络丝”,形容水流纤细如丝束(、)。
- 缠丝:指纺织工艺中缠绕丝线的动作或步骤。古代文献如《元典章》提到“受雇络丝”,即指从事丝线缠绕的劳作(、)。
-
纺织工艺
在丝绸制造中,络丝(Spooling)是重要工序,指将缫丝后的丝线从绞状绕到丝键(小卷轴)上,便于后续织造经线和纬线()。
二、引申含义
作为成语时,“络丝”比喻琐碎繁杂的事物,强调事物如丝线般交织缠绕、错综复杂的状态()。
三、应用场景
- 文学描写:常见于古典文学,如苏轼词中“隔篱娇语络丝娘”,借络丝形容农妇劳作场景()。
- 工艺术语:现代纺织业中仍沿用“络丝”指代绕丝工序,例如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加工()。
- 自然比喻:用于描绘纤细、绵长的事物,如水流、光线等()。
四、例句参考
- “坑水溃而为瀑,悬崖三级下,深可十五六丈,但水细如络丝。”(《徐霞客游记》)
- “马元五系贼人李晋之受雇络丝。”(《元典章》)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纺织工艺细节,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博物馆资料(如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络丝的意思
络丝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指手势、动作等快速、熟练的意思,也可以指金属、线条等细长而均匀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络丝的部首是纟,笔画数为10画。
来源
络丝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中,起初的写法是“纥”(gē),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络丝”。
繁体字
繁体字“络”与简体字“络”相同,都是由部首“纟”和声旁“各”组合而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络的写法并不统一。早期的写法中常用“纥”、“穀”,表意与含义相近。到了清代,写法逐渐趋于规范,变成了现在的“络”。
例句
他的技艺高超,手指灵活,迅猛如络丝。
组词
组词:络缝、络腮胡、纤络、网络。
近义词
近义词:娴熟、熟练、纤巧、巧妙。
反义词
反义词:生疏、生手、笨拙、不熟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