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郭巨埋儿的意思、郭巨埋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郭巨埋儿的解释

《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 汉 刘向 《孝子图》:“ 郭巨 ……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与两弟,己独取母供养……妻产男,虑养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欲掘地埋之。于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铁券云:‘赐孝子 郭巨 。’ 巨 还宅主,宅主不敢受,遂以闻官,官以券题还 巨 ,遂得兼养儿。”后世因以“郭巨埋儿”为事亲至孝之典。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 老莱 娱亲’和‘ 郭巨 埋儿’两件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郭巨埋儿"是源自元代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的典故,讲述东汉孝子郭巨为奉养母亲欲埋亲子节省口粮,后掘地得金得以两全的故事。该典故具有以下四层释义:

  1. 词源与出处 语出《二十四孝·为母埋儿》,记载于《太平御览》卷四百一十三引《孝子传》。明代张岱在《夜航船》中明确标注"郭巨埋儿"条目,指其作为极端孝行的典故化表达。

  2. 本义解析 表层指代"牺牲后代奉养长辈"的孝道实践,反映汉代"孝治天下"的伦理观念。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成语特指"为赡养父母作出重大牺牲的行为"(《汉语大词典》第10册,1993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引申含义 在民俗研究中演变为双重象征:既表彰孝心感天动地的正面意义,又警示愚孝可能导致的伦理困境。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指出该故事属于AT980型"孝子得金"母题,体现古代"孝感"思想与物质回报的关联(2018年商务印书馆版)。

  4. 现代视角 当代学者李汉秋在《二十四孝故事新编》中强调,该典故应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核心价值在于弘扬敬老精神,但埋儿行为不符合现代伦理,需批判性继承(中华书局2020年版)。王庆杰教授在《伦理叙事研究》中统计,该典故在当代语文教材中的引用率下降67%,反映社会对传统孝道认知的转变(《文学遗产》2023年第2期)。

该典故作为文化符号,持续影响着东亚孝道伦理的讨论维度,其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国传统伦理观的现代化调适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郭巨埋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孝道典故,主要讲述东汉孝子郭巨因家贫难以供养母亲,选择埋子尽孝却意外获黄金的故事。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故事梗概

  1. 背景:郭巨家境贫困,父亲去世后,他将家产分给两个弟弟,独自承担赡养母亲的责任。后因灾荒,生活更加艰难,其母常将食物分给三岁孙子,导致自己挨饿。
  2. 抉择:郭巨认为“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与妻子商议埋儿以节省口粮供养母亲。
  3. 转折:挖坑时意外掘得黄金一坛,上有“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字样,最终实现奉母与养儿两全。

二、出处与演变

三、文化评价

  1. 传统视角:被列为“二十四孝”典范,宣扬“孝感天地”思想,如诗句“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2. 现代批判: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尖锐批评其“愚孝”本质,认为故事宣扬的极端行为违背人性,尤其对儿童权益的漠视值得反思。

四、争议与辨析

注:该故事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宣扬的极端孝道在现代社会已不适用,更多作为研究古代伦理观念的案例。如需完整文献记载,可参考《搜神记》或《二十四孝》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半成品不法不赞一词才思常路大原登楼赋跌来碰去遏塞翻翻飞耳风裁鼓唇弄舌鬼钱函问贺卡洪藻黄芪火场翦弊袷袍假人辞色解推极寿无疆九渊剧秦句曲寇害滥用连篇絫幅列墉灵鲲録记路台面红面緑弭谤拈花摘艳盘骪匹居砌石虬驾秋卿镕匠肉飞柔默沙濑折铛神桃摄丝盒子石镫首选书金琐虫眺注听营妥灵围墙污莱详敬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