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俗言的意思、俗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俗言的解释

(1).民间流传的说法。 汉 王充 《论衡·福虚》:“夫见两头蛇輒死者,俗言也;有阴德天报之福者,俗议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城南十五里有 利刹寺 ,中有石鞾,石上有足跡,彼俗言是辟支佛跡。”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俗言拘忌,何足听也。以此获免,余之愿焉。”

(2).俗谚。《左传·隐公十一年》“ 周 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 唐 陆德明 释文:“谚,音彦,俗言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藤本》:“俗云:‘人无千日好,花难四季红。’四季能红者,现有此花。是欲矫俗言之失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俗言”一词的含义可以总结如下:

一、基本含义

“俗言”指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说法或谚语,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表达形式。它包含两种核心内涵:

  1. 民间流传的说法(如“见两头蛇会死”的传说)
  2. 通俗谚语(如“人无千日好,花难四季红”)

二、详细特征

  1. 文化载体:凝聚着民间智慧与生活经验,通过口耳相传延续千年
  2. 语言特点:
    • 句式简洁生动(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常用比喻手法(如“烂船也有三斤铁”比喻事物仍有价值)
  3. 历史渊源:最早见于汉代文献,《论衡》《水经注》等古籍均有记载

三、与“俗语”的差异

对比项 俗言 俗语
表现形式 更侧重口头传播 包含俚语、谚语等定型语句
文献记载 汉代已出现相关记载 西汉《史记》正式提出概念
使用场景 日常对话为主 书面与口头并重

四、应用场景

如需更多俗言实例,可参考《论衡》《水经注》等古籍,或访问查字典等平台获取完整词条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俗言

俗言,指的是民间常用的言辞或格言,表达了人们的普遍看法和智慧。通常用于形容民间传统的谚语或俗语。

拆分部首和笔画

《俗》拆分部首是人字旁,总笔画为9;《言》拆分部首是言字旁,总笔画为7。

来源

《俗言》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年》:“人而无俗言则无所以知地也。”其中,《俗言》指的是通过民间流传的言辞从而了解社会风俗和认知智慧。

繁体

《俗言》的繁体字为「俗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俗言」这个词的写法有多种,例如晋代的《说文解字》将「俗言」拆成了「又」和「言」两个部分,表意为民间常言。

例句

1. 这个地方的俗言说,“知天命,适天道,无谋及于天下。”意思是要顺应天命,遵守天道,不要只顾自己而忽视大局。

2. 我们常常听到的俗言“蚂蚁尊王,螳螂挡车”,意味着虽然个体微小,但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立场。

组词

俗谚、俗语、俗忌、俗套、俗化、口头禅、传统智慧等。

近义词

谚语、习语、格言等。

反义词

正言、正论、正道等。

别人正在浏览...

办好闭口结舌彼哉彼哉拆卷禅真吃里爬外冲辰冲齧愁悲储胥达变大卵石大张旗鼓德语丁老反腐倡廉防御机制贩鲜风搐弗咈官官观颐姑恶罟师捍难涵煦花马掉嘴蛔厥惠恤截齐儆报堇泥霁色酒亭卷款聚财躝跞颣玭买取马鸡每日里民愿臲靰棿拟寝想榷酒钱诎柔热洛河惹人注目散更胜致眡听视同路人特诏天波蓊菶鲜希消沦息除心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