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刻的意思、三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刻的解释

古代分一昼夜为百刻,三刻相当于今时四十三分。 汉 卫宏 《汉旧仪》:“立夏立秋昼六十二刻,夏至昼六十五刻。夜漏不尽五刻,击五鼓;夜漏不尽三刻,击三鼓。”《文选·陆倕<新刻漏铭>》“自天观象,昏旦之刻未分” 李善 注引《五经要义》:“昏,闇也。旦,明也。日入后漏三刻为昏,日出前漏三刻为明。”《南史·到沆传》:“命羣臣赋诗,独詔 沆 为二百字,三刻便成, 沆 於坐立奏,其文甚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刻”是一个古代时间单位,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1. 时间长度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100刻(每刻约14.4分钟),因此“三刻”相当于现代时间的43.2分钟,通常简化为43分钟。但部分文献提到“三刻”为45分钟,这可能与后世时间划分方式调整有关(如明清时期改为昼夜96刻,每刻15分钟)。

  2. 时段指向
    在具体应用中,“三刻”常与时辰结合使用。例如“午时三刻”指午时(11:00-13:00)中的三刻,但存在两种解释:

    • 午初三刻:11:45,接近正午阳气最盛时;
    • 午正三刻:12:45,部分朝代以此作为行刑时间。

二、文化含义

  1. 行刑时间的选择
    古代认为“午时三刻”阳气最旺,可压制亡魂怨气,因此多在此刻行刑。但具体时间因朝代和历法差异存在争议。

  2. 引申为“短暂”
    因三刻时间较短,衍生出“立时三刻”等成语,表示“立刻、马上”。

三、文献依据

四、现代关联

现代时间系统中,“刻”固定为15分钟(源自西方钟表),因此“三刻”即45分钟,需注意古今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刻》的意思

《三刻》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有多种解释,以下是其中的两个主要解释:

1. 指一天的三个时间段,即上午九点到十二点。在古代,人们将一天分为四个时刻,分别是“一刻”、“二刻”、“三刻”和“四刻”,每个时刻代表三小时。而“三刻”则是指上午的时间段。

2. 指时间过去了三刻钟,即过去了四十五分钟。

《三刻》的拆分部首与笔画

《三刻》包含两个汉字,分别是“三”和“刻”。它们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三”字的拆分部首是“一”字旁,它的笔画数量为三画。

“刻”字的拆分部首是“刀”字旁,它的笔画数量为刀的数量加一,也就是五画。

《三刻》的来源

《三刻》这个词语的来源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怀帝纪》中的一句话:“每三刻一更。”意思是每过三个时辰就更换警卫。从而可见,《三刻》在古代是用来表示时间的一种单位。

《三刻》的繁体

《三刻》的繁体字为「三刻」,即为两个汉字的组合。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字体演变的变化,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刻”字有时可能在下部的“日”字旁加上一点表示刀的形状。

《三刻》的例句

以下是两个使用《三刻》的例句:

1. 请在三刻钟之前把文件交给我。

2. 他每天早上三刻准时到达工作岗位。

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

《三刻》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1. 三刻钟

2. 三刻钟以前

3. 三刻钟以后

近义词有:三个时间段、上午九点到十二点

反义词有:其他时间段、下午、晚上

别人正在浏览...

保民官边涯璧合碧洲车店承嗣齿牙余惠初寒刍养导窾悼亡刀鱼等礼相亢登缘丰沛風庭浮生若梦甘意横口槐里月环居僵蚕铰孔借装惊痫九劫机械运动遽传绝产躹躬夸迈窾郄老官儿连脚裤六角例物礼贤罗音勉旃侔德木谏泥坂拍浮披慢啓銮跂石人亲诗词收风衰黄双龙死夭思元随风转舵沓舌顽笑巍奕沃泉枭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