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飞举貌。騫,通“ 鶱 ”。
(2).比喻地位上升。 南朝 宋 范泰 《赠袁湛谢混》诗:“亦有后出隽,离群尽騫翥。” 唐 沉千运 《赠史修文》诗:“曩昔尽騫翥,与君仍布衣。”
“骞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ān zhù,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鸟类高飞的样子,常用于形容轻盈腾空的姿态。
比喻人的地位或成就显著提升,带有积极进取的意味。
“骞翥”(qian2 zhu4) 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首组成。“骞”是由马和戔部组成,表示马腾跃的样子;“翥”由羽和九部组成,表示鸟儿翱翔的样子。
按笔画顺序,拆分后的部首为:“骞”- 马(5画)、戔(7画);“翥” - 羽(6画)、九(2画)。整个汉字共有20画。
“骞翥”这个词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山海经·西山经》中的描述。《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描写山川地理、奇异动物植物的典籍,其中提到了许多想象中的神兽、神鸟等动物,如“骞翥”就是其中之一。
在繁体字中,“骞翥”写作“騫翥”。
根据古代汉字的变迁,可以推测“骞翥”的古时候写法。在古代,汉字形状和现代有所不同,但是根据古籍中对于字形的描述,可以将“骞翥”写作:“駸翥”。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多以“騫翥”的形式出现。
1. 飞鸟骞翥,展翅欲飞。 2. 马儿骞翥,威风凛凛。
1. 驰骞:表示马奔驰腾跃的样子。 2. 翱翥:表示鸟展翅翱翔的样子。
1. 飞扬:表示飞禽腾空的样子。 2. 高翔:表示鸟儿高高地飞翔。
1. 平缓:表示运动缓慢、不激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