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儁识的意思、儁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儁识的解释

卓越的见识。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后来经始者,贵乎儁识通才,若 班固 陈寿 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儁识”是由“儁”和“识”组合而成的文言词汇,其含义可从单字训释与复合词义两方面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儁:同“俊”,《说文解字》释为“材千人也”,指才智超群者。如《左传·庄公十一年》中“得儁曰克”,强调才能出众者为胜。
  2. 识:《玉篇》解作“见识也,知也”,包含认知、见解、辨识能力等义。

二、复合词义 “儁识”属偏正结构,意为卓越的见识或高明的辨识力,多用于评价人物的智慧层次。例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评王导“有儁识宏量”,指其具备超越常人的战略眼光。

三、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代史评与文论,如《宋书·谢灵运传》称其“文章之美,江左莫逮,然儁识孤标”,既赞文采,亦点明其见解独到却疏于人际的个性特征。

四、近义词参照 古籍中相近概念包括“卓识”(如苏轼《贾谊论》之“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睿鉴”(如《旧唐书》载唐太宗“睿鉴深邈”)等,均强调见识的深度与超越性。

网络扩展解释

“儁识”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及古籍文献作如下解释:

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儁识”指卓越的见识。“儁”通“俊”,意为才智出众,“识”表示见解或认知能力,组合后强调见解的高明与超群。该词常用于形容历史学家、学者等具备深刻洞察力的群体。

  2. 出处与用例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史官建置》中提到:“后来经始者,贵乎儁识通才,若班固、陈寿是也。”此句以班固(著《汉书》)、陈寿(著《三国志》)为例,说明优秀史学家需兼具卓越见识与广博才能。

  3. 相关词汇扩展

    • 近义表达:卓识、远见、睿智
    • 成语关联:博闻强识(强调知识广博)、才高识远(形容才能与见识并重)

注意事项

(注:搜索结果中、的权威性较低,但内容与古籍文献一致,故综合参考;未直接涉及“儁识”,但辅助解释了“识”的读音及基本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忙鬓鬒拨不断参縒铲地皮常便逞雄充堂點鬼録哆大垩车恩鱼防洪非议沸踊分当缝际抚化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归老滚落顾盻贺老湖混饭浇弊浇浅结缔组织藉藉鯨寇窘乏峻岨刳羊烂巾巾劳旧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利筭媒媾拿黑杵篇技贫气千千曲情软目标乳牸尚享伸雪摄想室韦寿材水窖睡仙宿篆桃楫体信婉然玩志夏海香扆仙秩晓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