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动貌。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小儿致语》:“臣等沐浴太平,咏歌新岁。鼓舞《咸》、《韶》之韵,蹌扬鸟兽之间。未敢自专,伏候进止。”
“跄扬”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跄扬(拼音:qiàng yáng,注音:ㄑㄧㄤˋ ㄧㄤˊ)意为“舞动貌”,形容舞动、摆动的姿态。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宋代苏轼在《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小儿致语》中曾使用此词:
“臣等沐浴太平,咏歌新岁。鼓舞《咸》《韶》之韵,蹌扬鸟兽之间。未敢自专,伏候进止。”
此处“跄扬”描述的是舞动时如鸟兽般灵动的姿态,带有韵律感。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苏轼相关作品或宋代教坊词研究。
跄扬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为“足”和“扬”,拼音为qiàng。总共包含了12个笔画。
《跄扬》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的意思是形容人或动物蹒跚、踉跄地行走,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行动或格局傲慢自大、得意扬扬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跄扬”被写作「蹣躚」。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康熙字典》收录的《跄》字写作“趫”和“䯽”,《说文解字》中写作“䞞”。而“扬”的古时候写法为“仰”。
他勇敢而又跄扬地走上了舞台。
跄足、扬眉吐气、扬名、翻身扬眉、揚長而去
自豪、骄傲、得意、昂扬
谦卑、自卑、低调、忧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