慑栗的意思、慑栗的详细解释
慑栗的解释
栗栗危惧。 唐 裴铏 《传奇·赵合》:“又太阴稍晦,即闻城之四隅多有人物行动声,言云:‘夜攻城耳。’城中慑栗,不敢暂安。”
词语分解
- 慑的解释 慑 (懾) è 恐惧,害怕:慑服。慑惮。慑息。 威胁,使恐惧:威慑。震慑。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栗的解释 栗 ì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栗色。火中取栗。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栗。 坚实:“缜密以栗”。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慑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因恐惧而发抖或战栗。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字义拆解与组合义:
- 慑(shè):本义为恐惧、害怕,使畏惧。如《说文解字》释为“失气也”,指丧失勇气,感到害怕。
- 栗(lì):此处通假“慄”,意为因寒冷或恐惧而发抖、战栗。如《诗经·秦风·黄鸟》有“惴惴其栗”。
- 慑栗:两个字组合,强化了因极度恐惧、敬畏或震惊而导致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的状态。意指恐惧战栗、因害怕而发抖。
-
整体释义:
“慑栗”形容人在面对强大的威势、恐怖的情景、深刻的敬畏或巨大的惊吓时,内心极度恐慌,以至于身体无法控制地发抖。它表达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深刻且难以抑制的恐惧反应。
-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常出现在描述面对威严(如帝王、神灵)、恐怖事件(如灾难、刑罚)、或巨大压力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例如:
- “面对天威,众臣无不慑栗。” (形容臣子对皇帝威严的恐惧)
- “听闻噩耗,他顿时慑栗不已。” (形容因震惊和悲伤而产生的剧烈反应)
- “夜行深山,风声鹤唳,令人慑栗。” (形容在恐怖环境中的恐惧)
-
经典例句参考:
唐代诗人王维在《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中写道:“承奉丝纶,慑栗无地。” 此句形象地表达了臣子接到皇帝诏书时诚惶诚恐、战栗不安的心情。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权威来源参考(基于经典辞书):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该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释义最详尽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是汉语词汇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其对“慑栗”的解释为“恐惧战栗”。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对“慑”的解释包含“害怕;使害怕”之义,对“栗”(通“慄”)的解释包含“发抖;哆嗦”之义,组合义即“慑栗”。来源:商务印书馆。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着重探求汉语词汇的起源和演变。其对“慑”的释义包含“恐惧,害怕”,并引《礼记·曲礼上》等古籍用例;对“栗”(慄)的释义包含“恐惧战抖”,引《论语·八佾》等用例。其组合义即因恐惧而战抖。来源: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慑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hè lì,表示因极度恐惧而战栗发抖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
基本含义
由“慑”(受威吓)和“栗”(害怕发抖)组成,形容人因强烈的恐惧或威胁而身心颤抖,常见于面对危险或强大压力时的反应。
-
详细解释
- “慑”:指被威吓、震慑的状态。
- “栗”:本义为发抖,如“战栗”。
二字结合后,强调因恐惧导致的身心剧烈反应,例如在危险环境中感到极度不安。
-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以下情境:
- 面对自然灾害(如狂风暴雨)时的恐慌;
- 遭遇强敌或威胁时的心理状态;
- 文学作品中渲染紧张、恐怖的氛围。
-
例句与出处
唐代裴铏《传奇·赵合》中记载:“城中慑栗,不敢暂安”,描述守城者因敌军夜袭而恐惧战栗的情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屏气慑息”)或词语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斒斓冰舞比屋可封碧云騢驳换不孚充泽殆无虚日蹬道帝迹断市咄诺反兵飞崿飞鶱风风魔魔富谦观察员广东音乐桂栋古音寒暖河川覈举虹陛怀瑾换过花头勇汇款佳绩泾渭计行言听记志俊英可听扣钟枯萃朗晏眄视魔影木阁排牙朴悍杀鸡吓猴善男信女声能诗愁税帖顺性四对天赋观念脱氧核糖核酸兔竹桅灯惟力是视温直蚊子无处现饭霞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