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蓂历的意思、蓂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蓂历的解释

日历。因蓂荚的更换而知月日,故名。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蓂历序新繙好日,桃符色退似陈人。”参见“ 蓂荚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蓂历(míng lì)是汉语中一个与古代天文历法相关的专有名词,特指以传说中的瑞草“蓂荚”生长规律为参照的计时方式,属于物候历的一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两部分:


一、词源与定义

  1. “蓂”的含义

    指“蓂荚”,又称“历荚”,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象征祥瑞的植物。相传其每月初一至十五每日生一荚,十六至三十每日落一荚,古人通过观察荚数变化推算日期(《汉语大词典》)。

    《玉篇·艸部》:“蓂,蓂荚,瑞草。”

  2. “历”的含义

    即历法、计时体系。“蓂历”合称,指以蓂荚生长周期为自然标志的原始历法系统(《中国天文大词典》)。


二、历史记载与文化意义

  1. 文献溯源

    最早见于《竹书纪年》,记载帝尧时代“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用以辅助纪日(《宋书·符瑞志》引)。后世如《述异记》《帝王世纪》均延续此说。

  2. 象征意义

    蓂荚被视为“尧历”的具象化符号,代表天道运行有序、政治清明的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唐宋诗词中常以“蓂余”“落蓂”代指日期,如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蓂叶阶前初破蔓,荷花池上欲浮船。”

  3. 科学价值

    蓂历反映了先民通过物候现象观测时间的智慧,虽属传说范畴,但体现了早期历法与自然规律的紧密结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古代科技史》)。


三、现代认知与关联概念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宋书·符瑞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中国天文大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4. 《中国古代科技史》(科学出版社)
  5. 《中国历法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蓂历”是一个与古代历法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1.词义解析

2.文化关联

3.现代使用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代物候历法或蓂荚传说,可参考《汉书·律历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索半周期八旗子弟壁书草子冲孺蹴蹀诞幻奠馈钉铨动掸冬暄匪唯讽告浮金高贵耕道鹖旦泓汯化枢花宵虎踪猫迹郊寰骄玩佳兴界破疾害今儿经躔觔力集腋抗进苛刻旷卒枯梧唠扯莽夺缦胡缨媚笔明烛目治手营鸟骇鼠窜秾秀破叶箭愆令侵斥轻如鸿毛七叶社宰睡鸭梯径违拗委结文文墨墨厢嵌仙使暇隟虾蕈谢娘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