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马融传》:“ 融 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絳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马帐”指通儒的书斋或儒者传业授徒之所。 元 丁复 《送客》诗:“ 马 帐朋方集,麟经讲未残。” 清 赵翼 《王梦楼挽诗》:“生有笙歌矜 马 帐,死犹诗句在 鸡林 。” 余疚侬 《步石予先生送行原韵》:“ 吴门 风雨今三载, 马 帐笙歌旧念年。”
“马帐”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马帐”指东汉经学家马融讲学时所用的绛纱帐,后引申为通儒的书斋或儒者传业授徒的场所。
据《后汉书·马融传》记载,马融才学广博,授课时常坐于高堂,悬挂绛纱帐,前有学生听讲,后有女乐演奏。他打破传统儒者的拘谨风格,将学术与生活雅趣结合,因此“马帐”成为其教学场景的象征。
部分资料(如)提到“马帐”指军队帐篷或领导人办公场所,此说法可能与字面联想有关,但缺乏古籍支持,主流含义仍以马融典故为核心。
“马帐”承载了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意象,既体现学术传承,也反映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原文或相关诗词注解。
《马帐》是指在驻军或驯养马匹的地方搭建起的帐篷。帐篷用来保护马匹免受恶劣天气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马帐》的拆分部首是马字旁,由四个笔画组成。
《马帐》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军营生活。在古代,士兵征战边疆时,常常会搭建帐篷作为临时住所,马帐就是其中之一。马帐所指的是士兵用来住马的帐篷,以及驻军或王公贵族的帐篷。
《马帐》的繁体字为「馬帳」。
古时候,「帐」的写法为「帳」。
我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个马帐,里面停满了骏马。
相关的组词有:
- 马厩:指专为饲养和照料马匹而设的场所。
- 马圈:指驯养和饲养马匹的地方。
与「马帐」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马棚:搭建用来停放马匹的棚子。
- 马房:指专门用来驯养、饲养马匹的房屋。
与「马帐」意思相反的词语为:
- 马奴:指以马为生计的人,也可用来形容马匹承担大量劳动的情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