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空竭;匮乏。多指财物。《晋书·吕纂载记》:“比年多事,公私罄竭,不深根固本,恐为患将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遭风失路,波涛飘浪,时经三岁,资粮罄竭,糊口不充。”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城无见粮,药铅罄竭。”
(2).竭尽;用尽。 唐 无名氏 《迷楼记》:“帝日夕沉荒於迷楼,罄竭其力,亦多倦怠。”《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欲罄竭资财,买市十日,收拾已了,便当尽数朝京,安敢迟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诗谳》:“ 吴 亦自分必死,嘱其妻罄竭所有,以济煢独。”
(3).尽心竭力。《旧唐书·哀帝纪》:“罔思罄竭,唯贮姦邪,虽已謫於遐方,尚难宽於国典。” 宋 王安石 《笏记》:“誓当罄竭,仰称龙光。”
“罄竭”是一个汉语词汇,在汉语词典中通常解释为“完全耗尽”或“彻底用尽”,形容资源、精力或事物被彻底消耗殆尽的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该词由“罄”和“竭”两个部分组成:“罄”本义指容器空无一物,引申为“尽、空”;“竭”则表示“枯竭、穷尽”,合起来强调一种彻底、无余的消耗过程。在用法上,“罄竭”常用于描述抽象或具体事物的枯竭,如财力、精力或自然资源,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暗示不可恢复的损失。例如,在句子“战争导致国库罄竭”中,它指国家财政被完全耗尽。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罄竭”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ìng jié,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解析:
空竭;匮乏(多指财物)
指财物完全耗尽,陷入匮乏状态。例如《晋书·吕纂载记》提到“公私罄竭”,形容官方与民间的财物都已枯竭。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述“资粮罄竭”,也指旅途中的物资用尽。
竭尽;用尽
强调彻底耗尽,不留余力。如《水浒传》中“罄竭资财”表示散尽全部财产,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用“罄竭所有”描述倾尽所有资源救助他人。
尽心竭力
引申为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付出。宋代王安石在《笏记》中以“誓当罄竭”表达竭尽忠诚的决心。
出处 | 例句 | 含义 |
---|---|---|
《晋书·吕纂载记》 | 公私罄竭,不深根固本 | 财物匮乏 |
《大唐西域记》 | 资粮罄竭,糊口不充 | 物资耗尽 |
《聊斋志异·诗谳》 | 嘱其妻罄竭所有,以济煢独 | 倾尽所有 |
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汉典或《旧唐书》等来源。
白草版纳襃美徧赊草茵层观昌符朝宁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酬对春风面篡窃大幽點除彫几阨狭非量疯狗复利拂意孚育絙桥谷处鐄鐄胡混坚良箭茁唧唧咕咕计穷智短击球狷急锯霏屑峻直空心亮眼人廪膳胧朣鑪铸内殿年头鸟文佞口弄不清排涝贫疾颇丰谴辱丘首阙掖山蔬衰落孙女淌板船贪惏田捐铁骢恸怀亡穷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