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邪的意思、辟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邪的解释

偏邪不正。《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 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1).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 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 秦韬玉 《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 《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2).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宣王 顿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明帝 ﹞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 魏明帝 使给使辟邪,召 司马懿 。辟邪,给使之号,犹 汉 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3).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避除邪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韦庶人 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


(1).屏除邪念。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2).驱除邪6*恶。 明 吕坤 《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辟邪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辟邪”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和用法根据读音及语境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读音为bì xié 时的含义:

  1. 神兽名称
    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形似鹿,有角、长尾,也称为“貔貅”。传说它能驱除妖邪,镇宅招财,常被制成雕像或饰品用于祈福。

  2. 驱除邪恶
    指通过特定方法(如佩戴护身符、悬挂风铃等)避免灾祸或驳斥邪说。常见于宗教仪式、风水习俗中。例如宋代李石《续博物志》记载:“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3. 官职称号
    三国时期魏国宫廷中使者的称谓,见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二、读音为pì xié 时的含义:

表示“偏邪不正”,用于描述行为或品性不端。如《左传》中“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即指奸邪之人。


补充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文献或民俗案例,可参考《急就篇》《三国志》等古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辟邪

辟邪是一个常用词汇,主要指的是避开邪恶的力量或者消除邪恶的影响,保护自身或他人免受邪恶的侵害。这个词汇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辛(辛为艹旁)和矢(矢为矢旁)。辛表示刺激,矢表示箭,结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用刺激的箭来抵御邪恶的力量。

辟邪在古代写作中常常使用繁体字“闢邪”,其中“闢”是古代对辟的写法,也表示开启、打开的意思。这个词在唐宋时期经常出现在道教经书中,因为道教非常注重辟邪保护,所以这个词的使用较为频繁。

根据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辟邪的古时候写法为“躄鬼”。其中,“躄”是一个用于表示脚步的字,意味着抵挡邪鬼,使其无法进入。这种写法较为形象地表达了辟邪的含义。

以下是几个辟邪的例句:

1. 祖传的符咒可以辟邪驱鬼,保护家人平安。

2. 他佩戴的护身符起到了辟邪的作用,使他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

辟邪的组词有:辟邪剑、辟邪符、辟邪法术等。

与辟邪相关的近义词有:避邪、御邪、防邪。

与辟邪相对的反义词是:纳邪、受邪。

别人正在浏览...

阿嬭白板白户半合报答包准儿变羽闭合思过伯王补实部首采组脣呡點抹二竖为虐凤律刚洁蛤蚌絓漏锅巴骇怪哗世取宠胡扑搭坚苍鯨鵬稷牛金楼子金篆积余箕帚妾酷楚亏教魁台老友连齿木屐连舆免臣纳节攮气扑冬冬掐尖落钞怯挠亲情稽颡入奏社队世兄私敌溲器套问统天同屋瓦溜妄诛握图兀日下场缿筩小间晞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