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陛阶和宫门。借指宫闱。《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赞》:“ 霍光 以结髮内侍,起於阶闥之间。”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 伊尹 庖厨贱宰, 霍光 阶闥小臣。”《旧唐书·文苑传上·徐齐聃》:“阶闥小臣,必採於端士;驱驰所任,并归於正人。”
(2).借指朝廷。《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仅书记於阶闥,罕羽翼於风云。”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令雷行於九服,而不知其令未出阶闥也。”
“阶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结构 由“阶”和“闼”组成:
二、核心含义
三、文献应用 该词多见于史书与古典文学,带有文言色彩,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用法多与政治地位、宫廷环境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例证或语义演变分析,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阶闼》是一个表示“台阶”或“门槛”的词汇。在古代,它通常用来形容宫殿、庙宇或尊贵人物的门槛。不过,在现代汉语中,它也可以泛指一切门槛、台阶或阶梯。
《阶闼》的部首是“门”和“阝”。
“门”部表示门户、出入、进出之意。
“阝”部是“阜”的旁声,表示坡、高的意思。
《阶闼》一共有15个笔画。
《阶闼》的历史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说文解字》。在这部著作中,它被解释为“踏阶之次道”。这个词汇在古代宫廷文化和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阶闼》的繁体字为「階闥」。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中,阶闼的古代写法略有不同:阶用「䟽」代替,闼用「闥」代替。这些古代写法在现代已不常见,我们通常使用的是现代简化字形式。
1. 他每天都要跨过那座高高的阶闼才能进入宫殿。
2.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阶闼,怕摔倒。
阶梯、门槛、台阶、门坎
阶梯、台阶、台子
平地、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