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量,斟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
“品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ǐn zhuó,其核心含义是衡量、斟酌,通常指在思考或决策时仔细分析、比较不同因素()。
基本定义
源自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史传》:“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 这里强调通过衡量事物的次序和细节,抓住核心逻辑()。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表示对事物、观点等进行审慎的权衡。例如:“考过语文像走过一座茶楼,品酌了一杯开水作为开头……”(),此处比喻对考试内容的细致推敲。
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可延伸至品鉴、评估等场景,如品茶、评论文献等,但仍保留“仔细分析”的深层含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心雕龙》相关章节(来源:、2、4、5)。
品酌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品”和“酌”两个字组成。其中,“品”字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8画;“酌”字的部首是酉,总笔画数为10画。
“品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有着丰富的意义和用法。
在繁体字中,品酌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品字在隶书、篆书和楷书中的形状略有差异,但都能清晰辨认。酌字在隶书中的形状较为简练,而在篆书和楷书中的形状相对复杂,但也能读写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品酌”的例句:
与“品酌”相关的组词有:
与“品酌”近义词有:
与“品酌”反义词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