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easier said than done;by no means easy] 舊時大臣向君主陳述政見,言辭淺了說不透,言辭深了又不中聽,實非易事。今借稱凡事辦起來不如想象的那樣簡單
本謂在君王面前談說論議、指陳得失不可輕易從事。何容,豈可,怎能容許。《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先生曰: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 張銑 注:“再言之者,所以言談之辭,何得輕易而為之。”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 賈生 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故曰:‘談何容易。’談且不易,而況行之乎?” 馬非百 簡注:“談,説話。何容,怎能容許。易,輕易。”後以“容易”連讀,意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并不那麼容易。《文明小史》第十回:“ 周師韓 聽了,鼻子裡撲嗤一笑道:‘説的,談何容易!’” 孫犁 《澹定集·讀冉淮舟近作散文》:“我們常說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談何容易!”
“談何容易”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積澱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事情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卻困難重重”。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分析,該成語包含以下要點:
一、基本釋義 “談”指言語表述,“容易”意為簡單輕松,字面可解為“說起來怎能輕易做到”。《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原指臣下向君主進言不易,後泛指事情實施難度遠超口頭描述”(來源:《漢語大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123頁)。此釋義凸顯了語言表達與實踐操作之間的鴻溝。
二、出處與語義演變 該成語源自漢代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吳王曰:‘可以談矣,寡人将竦意而覽焉。’先生曰:‘於戲!可乎哉?可乎哉?談何容易!’”此處通過朝臣谏言的艱難,揭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指出,其語義從特指“進谏之難”擴展為泛化表達“實踐複雜性”的語言現象,反映了漢語成語的曆時性演變規律(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89頁)。
三、用法分析 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兩類語境:
語言學者符淮青在《現代漢語詞彙》中強調,該成語通過反問句式增強否定語氣,屬于“語義反轉”類修辭手段,具有強化表達效果的作用(來源: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56頁)。
四、權威用例佐證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引例句:“他說得輕松,殊不知要改變數十年的習慣談何容易”,印證了該成語在現代語境中“言行落差”的核心語義特征(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987頁)。
“談何容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出自漢代東方朔《非有先生論》中的典故。原文通過吳王與臣子的對話,暗喻直言勸谏君主的不易(“談何容易?”)。後世逐漸演變為對“言行難以一緻”的感歎。
適用于強調行動難度、提醒勿輕視複雜性的語境。例如在分析社會問題或技術挑戰時,可用此成語表達實踐層面的障礙。
阿嚲回拜詞班散跛躄駁子樔處辰韓觸邪刺蹙村虔淡而不厭大統曆打總得失诶诒奉公守法付丙浮訛榑木祓瑕改弦易轍榦輔故宇海鷰含春蒿蓬橫失篕棪會粹徽霍堅重狡筭極樂天金鳳進饍禁止令行九德戟枝愧惶蓮沼劉裕佅僸泥鳅懦怯炮犧抛鄉離井頃克窮褲求退棄智沙雞生日聖轍設驗恃功私隱太極貪忍團員小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