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排;调遣。《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孔明 遂聚集众将听令……派拨已毕, 玄德 亦疑惑不定。”《日知会始末》引 清 张之洞 札文:“上月 江西 萍乡 , 湖南 瀏阳 、 醴陵 ,各处会匪起事……现已派拨大兵,驰往勦办。”
“派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ài bō,其核心含义为安排、调遣或分配,常见于书面或历史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析:
“派拨”由“派”和“拨”组成,两字均有分配、调动的含义。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常见,例如:
多用于正式或历史语境,如:
当代使用较少,但在描述传统管理方式或仿古语境时仍可见,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演义》原文或清代官方文书。
派拨(pà bō)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分配、安排、发放等,通常用来描述资源、资金或任务的分配情况。
派拨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拆分部首:氵(水)+ 拨(拔)
- 笔画数:氵(3画)+ 拨(8画)
派拨源自于汉语,是由益智道具《字谜棋》衍生出来的词语。派拨之初并无实际意义,后来逐渐被人们用来表示分配、安排等含义。
派拨的繁体字为「派撥」。
古时候,派拨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变化。
1. 领导会根据具体情况派拨更多资源给项目组。
2. 政府将派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派拨可以组成以下词汇:
- 派发(pà fā):分发、分配
- 派遣(pài qiǎn):派遣出去、派人去执行任务
- 拨打(bō dǎ):拨通电话、按键拨号
派拨的近义词包括:分配、发放、分派。
派拨的反义词是:收回、收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