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国家败亡,宗庙绝祀。
“亡絶”为汉语复合词,由“亡”和“絶”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亡”本义指逃亡,引申为消失、灭亡,如《论语·阳货》中“亡而为有”;“絶”同“绝”,指断绝、竭尽,如《说文解字》释“绝,断丝也”。二字组合后,“亡絶”可指事物彻底消失或血脉、文化传承的中断,例如古籍中“宗祀亡絶”描述家族祭祀断绝的状态。该词属书面用语,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
“亡絶”(或写作“亡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指国家彻底败亡,宗庙祭祀断绝,强调完全消亡、灭绝的状态。由“亡”(消亡)和“絶/绝”(断绝)两字组成,表示事物彻底消失或失去延续的可能。
词源与出处
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三》:“主虽亡絶,尽能而不离”,描述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即使国家灭亡仍不背弃。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国家、家族或传统的覆灭,例如:“朝代更迭,前朝宗庙亡絶”。也可引申指文化、技艺等彻底失传。
近义词与反义词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战国策》相关注释。
嚣嚣保健操碑材卑摄变侮布褐重阳落帽蜍蟾词汇麤雄貂蝉冠叠掌地头耳闻目睹锋栝诰命夫人隔山公共卫生衮刀酣呼河东狮吼歡爱乎尔讲説叫阍较士疾不可为介倅截至精打精精厉鳞接理顺柳枝词欠据乾亲弃文趣向邵生潲桶少微使刁识见世吏熟滑四脚拉叉私术逃门铁炭蹄啮同等同舟遇风团茅土城为仁不富未易午歊小虾下问吸力豁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