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糖葫芦的意思、糖葫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糖葫芦的解释

[string of can***d haws] 亦称“冰糖胡芦”。食品名,用竹签把山楂等果穿成串,蘸上白糖、冰糖、麦芽糖浆等

详细解释

即冰糖葫芦。详“ 冰糖葫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糖葫芦(táng hú lu)是中国传统民间小吃,特指将山楂等果实用竹签串成串后,裹上熬制的糖浆冷却而成的食品。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文化内涵及制作工艺三方面详解:

一、词典释义与词源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糖葫芦:名词。用竹签将山楂、海棠等果实穿成串,蘸上熔化的冰糖或麦芽糖,冷却后糖凝固成透明外壳的食品。亦称“冰糖葫芦”。

其名称源于“葫芦”的串状形态与糖衣结合,元代已有记载(《燕京岁时记》),清末成为北方冬季代表性街头小吃。

二、文化象征与民俗意义

糖葫芦在中国民俗中寓意吉祥:

三、传统工艺与现代演变

  1. 原料:
    • 主料:山楂为主,兼用草莓、葡萄、山药等;
    • 糖衣:冰糖熬至拉丝状(约160℃),需精准控温以防返砂。
  2. 工艺要点:
    • 穿串:果实去核后竹签串联,需间距均匀;
    • 挂糖:糖浆沸腾后离火,串果快速旋转蘸糖,冷却后形成脆壳。
  3. 创新品类:

    衍生夹馅(豆沙、糯米)、巧克力涂层等新式糖葫芦,但传统山楂冰糖仍为核心品类。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https://www.cp.com.cn/book/c584f0c6-a.html

  2.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人民生活志》. 北京出版社, 2003.

    http://www.bjdfz.org.cn/

  3. 中国烹饪协会.《中华小吃技术规范》.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20.

    http://www.ccas.com.cn/

网络扩展解释

糖葫芦是一种中国传统小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糖葫芦是用竹签将山楂、草莓、海棠果等水果串成串,外层裹上冰糖或麦芽糖浆冷却制成的小吃。不同地区有别名,如天津称“糖墩儿”、安徽凤阳称“糖球”。其口感外脆内嫩,酸甜适口,尤其以冬季食用为佳。

二、历史起源

糖葫芦起源于南宋时期,传说宋光宗的皇后因食欲不振,采用山楂裹糖的食疗方法,后流传至民间。清代《燕京岁时记》记载其早期做法为串山里红、海棠果等蘸冰糖,成为北方冬季特色小吃。

三、文化意义

  1. 节庆象征:红色糖衣象征红火吉祥,常见于春节、庙会等场合。
  2. 地域特色:北方尤其是北京的代表性小吃,承载京味文化。
  3. 童年记忆:街头小贩的糖葫芦是几代人共同的温暖回忆。

四、现代发展

传统山楂糖葫芦基础上,衍生出草莓、番茄、豆沙等创新口味,甚至出现辣条、青椒等猎奇款式。制作工艺也从手工熬糖发展为标准化生产,适应现代消费需求。

附:成语含义(补充)

在文学语境中,“糖葫芦”可比喻外表美好但内在存在问题的事物,如“糖葫芦式政策”。

如需了解更多历史典故或制作方法,可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摊半导体二极管便盆变容鳖甲碧芳逼晚唱令家车器丑耻荡产倾家荡检踰闲雕文鞮鞻氏冬爱多边协定腭锋废队福禧鳏处诖误还初汇萃怙彊角带谲诳硁执牢酒量枘制凿临敌卖阵砻石目别汇分耐磨评吊皮张切理厌心妻室肉食三黜瘙疳善守绍承神胎时策诗致收益权水经注説本泰华痛决通率文景文章树窝心气项窝湘竹香祖显身手小信未孚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