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素行的意思、素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素行的解释

(1).平素之品行。《汉书·王尊传》:“素行阴贼,恶口不信。”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书》:“是以士修素行,不图侥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胡忠安》:“然其人惟务迎合取宠,且惑于方技旁门,殊无大臣之节,其素行不具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大家扯他到朝门外,讲讲他的素行去。”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如人物传记,欲叙其一特别事项,先叙其素行。”

(2).《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后因谓按现在所处的地位行事。 唐 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前贤素行阶,夙嗜青山勤。” 王闿运 《秋醒词》序:“若出而思隐,将隐而思出乎? 子思 所以有素行之箴, 许由 所以有一瓢之累也。”参见“ 素位 ”。

(3).不在位而行其道。《韩诗外传》卷一:“故君子衣服中,容貌得,则6*民之目悦矣。言语逊,应对给,则6*民之耳悦矣。就仁去不仁,则6*民之心悦矣。三者存乎身,虽不在位,谓之素行。”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存乎心,畅乎体,形乎动静,虽不在位,谓之素行。”

(4).一贯认真执行。《孙子·行军》:“令素行,以教其民,则6*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6*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5).高尚纯洁的品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慧弥》:“又有沙门 法仙 ,亦诵经,有素行。”《北齐书·司马幼之传》:“ 子瑞 弟 幼之 ,清贞有素行,少歷显位。”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素行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素行”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平日的品行
    指一个人一贯的日常行为或道德表现。例如《汉书·王尊传》提到“素行阴贼,恶口不信”,强调其日常品行的恶劣。

  2. 按所处地位行事
    源自《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指根据自身地位或身份采取相应行动,强调安守本分。

  3. 不在位而行其道
    指即使不处于特定职位,仍践行道义或原则。如《韩诗外传》提到“虽不在位,谓之素行”。

  4. 一贯认真执行
    表示长期坚持某种行为准则或规范,如“一贯认真执行法令”等。

  5. 高尚纯洁的品行
    部分文献中引申为形容品德高洁、行为端正。


读音与用法

注意:以上解释综合了《汉书》《礼记》等经典文献及词典释义,若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汉典或相关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素行

素行是指一个人的品行、行为表现。在社会中,一个人的素行通常可以反映其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

拆分部首和笔画

素行的拆分部首为⺍(丐),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素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大车》中的一句话:“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嘉名大庆。”其中,“嘉名”即指一个人的素行。繁体字“素行”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的汉字写法中,“素行”这个词的拼音为“su xing”。

例句

1. 他的素行优秀,备受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2. 虽然他才学出众,但素行却不太端正。

组词

品行、行为、行径、行止、行动、品德、德行、行为举止

近义词

品行、品德、德行、行为

反义词

品行(恶劣)、行径(恶劣)、不端

别人正在浏览...

闇墨薄身表壮不如理壮蔽固避逐茬子出家求道醇酒倒熟话谍候弟昆反侧子风月腐芥干活诡冒黑糊糊后坐力惛然火轮贱骨浇瓜之惠家禽贾田潗濈精利矜许句限居重阔蹑酪素燎火莅事陇阴緑鬓朱颜马群梅候面里铭勋内匮醲醑挪窝儿排唤破理鬐毛三茶六饭三周哨官神龛十样蛮笺疏财尚气输精管送诗篇速锐条流屯劄歪风邪气玩心威仪洗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