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饬;整治。《魏書·甄琛傳》:“此而不糾,将何以肅整阿諛,奬勵忠概?” 宋 王溥 《五代會要·廊下餐》:“文武兩班,每遇入閣賜食,從前禦史臺官及諸朝官皆在 敷政門 外兩廊食,惟北省官於 敷政門 内别坐,既為隔門,各不相見,緻行坐不齊,難于肅整。” 彭元裡 《憶黃誠》:“一九三七年六月, 蔣6*介6*石 命令全國大中學校二年級學生,暑假期間在當地駐軍的指揮下,受軍事訓練,妄想借此機會‘肅整’全國學生的思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肅整漢語 快速查詢。
“肅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ù zhěng,其核心含義為整饬、整治,多用于嚴肅或正式的語境中。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近現代應用
1937年,蔣介石曾以“肅整”為名,試圖通過軍事訓練管控學生思想,擴展了該詞在思想治理層面的含義。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肅整”一詞兼具曆史深度與現代適用性,常用于描述對秩序、紀律或思想的系統性規範。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魏書》《五代會要》等史料。
肅整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肅和整兩個字組合而成。
肅字的部首是肉,總筆畫數為8;整字的部首是攴,總筆畫數為8。
肅整的來源比較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形态的演變過程。根據古籍記載,肅字最早是用于祭祀過程中對物品、場所進行整理、整飾的意思。而整字最初是指用手臂揮動,将物體擺放整齊的動作。後來兩個字合并,形成了現在的肅整。
繁體字中肅整的寫法為肅整。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肅字的形狀為一個人站立的樣子,表示整齊、端正;整字的形狀則是一個手臂揮動的樣子,表示整理、整齊。
1. 他肅整地站在講台上,準備開始講課。
2. 整理書桌是一件肅整的工作。
整肅、整齊、整潔、整頓、整治
整理、整頓、規整、整齊、修整
雜亂、淩亂、混亂、不整齊、不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