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见“ 贺兰山 ”。
(2).国名“荷兰”的旧译。 清 汪仲洋 《杂感》诗:“ 贺兰 佛郎机 ,楼船屡捍拒。”
(3).复姓。 北周 有 贺兰祥 。见《周书》本传。
贺兰(Hèlán)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考据:
一、山名释义 贺兰山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注其为地理实体名称,因古代“贺兰部”曾在此游牧而得名。山体呈南北走向,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是阻隔腾格里沙漠东侵的天然屏障,《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其“山势险峻,多林木,历代为军事要地”。
二、姓氏溯源 贺兰作为复姓,源于古代北方鲜卑族姓氏“贺兰氏”,后汉化改单姓“贺”。《姓氏考略》指出该姓氏“以部落名为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逐渐融入汉族。《中国姓氏大全》收录该姓,并注明现代在山西、河北等地仍有分布。
三、行政区划沿革 贺兰县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辖县,其命名直接源于贺兰山。《辞海》地理分册载明该县“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因“县西贺兰山而得名”。《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补充记载,明代曾在此设“贺兰守御千户所”,清代始设县治,现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贺兰”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地理位置
贺兰山是中国西北重要山脉,主峰位于宁夏贺兰县境内,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500余里,是宁夏与内蒙古的天然分界线。
其名源于古突厥语“驳马”(ala-hala),原指斑驳色马匹,后衍生为山脉名称。
地理意义
山脉略呈月形,海拔2000-3556米,是内外流域分界山脉之一,对黄河西岸生态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清代文献中曾将欧洲国家“荷兰”译作“贺兰”,例如清代汪仲洋《杂感》诗提到“贺兰佛郎机,楼船屡捍拒”。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典、地名研究及历史文献记载,如需更详细考证,可参考《周书》等古籍。
白镴百谪霸论背奶族裱背逼惮兵队采生嘈嚷槎槎舂簸传动达天点漆璧點石掉刀地球仪法比丰年革职留任拱墓宫人鬼信古色古香黄金鹗惠泽昏头打脑鹄形矫世厉俗借以今董狐九年面壁疾响寇虐枯窘两箱褵帨麻绦门馆棉手闷子谋客怒猊渴骥黔驴技孤淇奥鹊垒巢鸠人宗少詹事使蚊负山守谦虽马潭潭特敕调养沱茶忘形文库显盗香奁仙葩消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