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史称 匈奴 、 鲜卑 、 羯 、 氐 、 羌 五个少数民族及其所建的十六个割据政权。有五 凉 ( 前凉 、 后凉 、 南凉 、 西凉 、 北凉 )、二 赵 ( 前赵 、 后赵 )、三 秦 ( 前秦 、 后秦 、 西秦 )、 四燕 ( 前燕 、 后燕 、 南燕 、 北燕 )、 夏 、 成汉 。始于 晋 永兴 元年(公元304年), 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公元439年)讫,历一百三十五年。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解释:
“五胡十六国”指西晋灭亡后(304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前(439年),北方及西南地区由五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多个割据政权并立的时期。实际政权数量超过20个,但传统上以“十六国”代称这一阶段。
五胡
指匈奴、羯、鲜卑、羌、氐五个少数民族:
十六国
指代十六个主要政权,按地域和民族可分类为:
备注:“十六国”名称源于北魏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实际政权超过20个,如代国、西燕等未被计入。
《五胡十六国》是一个历史名词,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五胡族群和十六个分立的政权。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五:由“四”和“一”组成,部首是“四”部,笔画数为4。
胡:由“月”和“又”组成,部首是“月”部,笔画数为4。
十:由“一”和“一”组成,部首是“一”部,笔画数为2。
六:由“八”和“一”组成,部首是“八”部,笔画数为2。
国:由“王”和“囗”组成,部首是“王”部,笔画数为4。
来源:《五胡十六国》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乱世。在这个时期,中国分裂成五个胡族政权和十六个分立的政权。这个词成为了描述这段历史时期的代名词。
繁体:五胡十六國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没有特定的写法规则,可以根据书法家的风格来书写。一般来说,古代书法家会以更加简练的形式书写汉字。
例句: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政权分裂成五个胡族政权和十六个分立的政权。
组词:五胡、十六国、胡族、政权、南北朝
近义词:南北朝
反义词:统一时期
安全剃刀板职比辑炳朗并州察颜观色尺中稠稠冬窝子端心犯斗风痴丰重狗忌观色管事好言惑蛊剪发披缁减核交诟借篷使风金谷禁绝就手句校剧照空军理称辚囷伦彝録序莽夺面面上南岳滂薄判命迫索轻财重义琼茅跂息弃遗拳头上站的人,肐膊上走的马曲喻三寸鸟七寸嘴盛叹升霞説不出口宿水餐风听力同伴通悟通知文梭下吏仙分象尼膝脖盖谢妓心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