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令;时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岁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上临其丧,近臣奏称岁道非便,上曰:‘君臣义重,何日时之有?’”
"岁道"是一个具有古汉语色彩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古代天文历法和哲学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辞书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木星(岁星)的运行轨迹
古代天文学中,木星被称为"岁星",古人认为其绕天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将其运行轨道划分为十二次(星次),用以纪年。"岁道"即特指岁星在天空中运行的路径或轨迹。这一用法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观测与历法制定之间的紧密联系。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册第123页释义;《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岁"字条下相关释义。
泛指时间流逝的规律或途径
在更抽象的哲学层面,"岁道"可引申指岁月更迭、时光流转的自然法则或必然过程。它蕴含了古人对时间线性前进、不可逆转特性的认知,常带有一定的沧桑感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来源依据:《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版)"岁"字条下引申义分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版)对"岁"字时间义的阐释中可推衍此意。
"岁道"的核心语义围绕"时间运行"展开,既具体指向天文观测中的星体轨迹,也抽象表达时间本身不可抗拒的流逝特性。其使用多见于古代文献或具有仿古意味的现代文辞中。
“岁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该词与“天道”“时令”等词有相似之处,但更侧重时间维度的循环与不可逆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扩展解释,可参考《齐民要术》等文献,或查阅权威汉语词典。
遨翔自得八面见光鸨姏保章别集蔽翳惭德长杨宫朝从蚩人毳服淡菜旦角儿丹柰帝流浆访谋蕃乐封港忿激割面横海纛龁吞后脑化妆品会绍毁损讲聚甲札界桩矜饬极卒攫搏刊书科决料视临危不乱辂木煤化蜢虱门闾之望拿不出手倩女离魂钱塘潮情非得已清癯曲士曲匝穰浩睿想撒酒疯,撒酒疯儿嗓黄折抢束杖髓结俗眼贪力筒子楼头足倒置土境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