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酥花的意思、酥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酥花的解释

指梅花。 宋 苏辙 《戏赠李朝散》诗:“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宋 陆游 《朝中措》词之三:“綵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宋 陆游 《冬至》诗:“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鬭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酥花,指古代一种用酥油(奶油)或类似油脂塑形而成的装饰性花朵,常用于节庆、宴饮或祭祀时的食品、器物装饰。其具体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本义

    以酥油为原料捏塑成的花形装饰。酥油常温下呈固态,可塑性较强,古人将其染色后制成花卉造型,点缀于糕点、果盘或宴席器具上,增添华美效果。

    来源:《汉语大词典》

  2. 延伸义

    唐宋时期特指立春习俗中的节令装饰。据宋代《岁时广记》载,宫廷与民间会在立春前制作“春盘”,盘中放置丝绸、金银制成的假花,或直接以酥油塑花,称为“酥花”,象征春意与吉祥。

    来源:《东京梦华录》《岁时广记》

二、文化背景

酥花盛行于宋代,是节庆饮食文化的重要元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百姓立春时会互赠“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其中“金鸡玉燕”即指酥油塑造的禽鸟花卉。此类装饰既体现工艺之巧,亦蕴含祈福迎春之意。

来源:《东京梦华录笺注》

三、工艺特征

酥花制作需将酥油加热软化,调入天然颜料(如红曲、栀子汁),再以模具或手工捏出花瓣、叶片。因酥油易融化,成品常需低温保存,多见于冬季或早春时节。苏轼诗中“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即描述其精巧易逝的特性。

来源:《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

四、文献例证

  1. 陆游《冬至》诗

    “盘里酥花也斗开” —— 描述冬至宴席上酥花与真花争艳的场景。

  2. 周密《武林旧事》

    记载南宋宫廷“翠花”装饰,实为酥花别称,用于新春庆典。

    来源:《全宋诗》《武林旧事校注》

“酥花”是融合饮食、工艺与节俗的文化符号,其释义需结合古代物质生活史与文献记载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酥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指梅花
    在古典诗词中,“酥花”常被用来代指梅花,形容其柔美细腻的形态。例如:

    • 宋代苏辙《戏赠李朝散》:“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 陆游《冬至》诗:“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这一用法多见于文学创作,通过“酥”字体现梅花的柔嫩与脆弱感。
  2. 形容精美细腻的艺术品
    作为成语时,“酥花”可泛指绘画、雕刻、刺绣等艺术作品中的精致花纹或细节,强调其如酥皮般细腻的质感。例如描述瓷器纹饰或刺绣图案的繁复精美。

二、使用场景

三、延伸辨析

需注意,“酥花”在部分现代语境中可能被借用为食品名称(如“奶酥花果”月饼),但此为非传统词义,核心含义仍以古典文学和艺术领域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百身莫赎半途綳接辨似冰场碧梧步趍补贴长逝澄视辰巳斥地酬犒川土村院大寝东零西落阸陜豪酋检驳缄嘿角子门积德九尾髺頭哭庭枯菀磊落雷行丽侈漏鼓移则番代渌波买功迈绩马牛走墨程逆口扑秃遣言措意起漫漆墨倾盖之交轻工业部热戏润滑塞令三径善刀圣勋射气史臣衰鬓四合房耸跸缩节乌糟现货闲剧现影斜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