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韡萼的意思、韡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韡萼的解释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郑玄 笺:“承华者曰鄂,‘不’当作拊;拊,鄂是也。”鄂,通“ 萼 ”。“韡萼”谓明盛的花萼。比喻浮华的文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并楨干之实才,非羣华之韡萼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韡萼”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字源及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拆解

  1. 韡(wěi):《说文解字》释为“华盛貌”,《诗经·小雅·常棣》有“常棣之华,鄂不韡韡”之句,形容花朵繁盛鲜明的状态。
  2. 萼(è):指花萼,即花瓣下部包裹花冠的绿色叶状结构。《尔雅·释草》称“华、萼,蕚也”,强调其托举花朵的功能。

二、组合词义 “韡萼”本义指繁盛鲜明的花萼,引申为兄弟亲睦的象征。此义源自《诗经》中常棣(棠梨树)的文学意象:花萼相互依托,比喻兄弟相互扶持。朱熹《诗集传》注:“韡韡,光明貌。鄂承华者,萼也”,印证其关联性。

三、文献用例 唐代李商隐《祭徐氏姊文》用“韡萼情联”表达家族团结,清代方文《送三兄仁植先生北上》中“韡萼春华念昔时”亦取兄弟和睦之意。此词多出现于古代诗文,现代汉语已罕用。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诗经注析》)

网络扩展解释

“韡萼”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字词构成与基础释义

二、词义来源与文学典故

“韡萼”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注解释:“承华者曰鄂,‘不’当作拊;拊,鄂是也。”这里“鄂”通“萼”,指花托与花萼的繁盛状态()。

三、比喻意义

在文学语境中,“韡萼”被引申为对浮华文才的隐喻。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到“非群华之韡萼也”,强调真正的才华应如树木的坚实枝干,而非徒有外表的华丽花萼()。

四、应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学评论,批评文风虚浮、缺乏实质内容的现象。例如刘勰以“韡萼”对比“桢干之实才”,主张文采需与内涵并重()。

五、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经》原文或《文心雕龙》相关篇章,可查阅权威古籍注释版本。

别人正在浏览...

白涧白露百衲琴板鄣巴人下里北斗七星杮附便函炳炳凿凿不曾畅明炒卖稠黏楚思璁珑翠发打小尖枓栱多口阿师凡虫放旷風勸高肥鬼哭粟飞裹包汯汩回禀圂腴加封景曜机廷魁阁郎门梁柱厘比黎甿凌寒鸾偶民脂陌上儿奴隶帕罗披头散发旗船切削齐后破环弃生栖岩融融怡怡桑虫赏鍳觞弦身外事水道孙邮忘魂五涂响屧枭灭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