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奉的意思、肃奉的详细解释
肃奉的解释
恭敬地接受或遵奉。《晋书·礼志下》:“钦承旧章,肃奉典制。” 隋炀帝 《设斋愿疏》:“肃奉明詔,暂輟监国,巡慰 淮扬 ,衔龥毗黎。”
词语分解
- 肃的解释 肃 (肅) ù 恭敬:肃立。肃坐。肃然。 严正,认真:严肃。肃静。肃穆。整肃。 躬身作揖,迎揖引进:肃客。 萎缩:肃杀。 笔画数:; 部首:聿; 笔顺编号:
- 奉的解释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
专业解析
肃奉是汉语中一个庄重典雅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
字义解析:
- 肃:本义为恭敬、庄重、严谨。《说文解字》释为“持事振敬也”,指做事时保持敬畏、认真的态度。引申为恭敬地引进、整饬、清除等义,核心在于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慎之情。
- 奉:本义为恭敬地捧着、承受。《说文解字》释为“承也”,指接受并承担。引申为进献、侍奉、遵循、信奉等义,核心在于表达接受并执行、遵从的行为。
- 合义:将“肃”的恭敬、严谨态度与“奉”的接受、执行行为相结合,“肃奉”整体意为怀着极其恭敬、庄重、谨慎的态度去接受、遵循或执行(某项命令、旨意、职责等)。它强调的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内心充满敬畏与郑重其事地去履行。
-
文献用例与释义: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臣子对君命、下属对上级指示、或对神明旨意的态度。例如:
- 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有“肃奉圣旨”的表述,意指恭敬地接受并遵从皇帝的诏令。
- 在宗教或庄重场合,也用于表示对神谕或重要信条的虔诚信奉和遵循。
综合释义:“肃奉”指以极为恭敬、严肃、谨慎的态度接受并遵行(命令、旨意、职责等)。它蕴含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畏感和郑重其事的责任感。
参考来源:
- 字义解析主要依据《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及《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肃”、“奉”的释义。
- 文献用例及整体释义参考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肃奉”的释义及古代文献(如《三国志》)中的实际运用。
网络扩展解释
“肃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含义
肃奉(sù fèng)指对神明、尊贵人物或权威表示恭敬与顺从,包含态度和行为两层含义。其中“肃”意为庄重、恭敬,“奉”表示遵从、敬仰。
二、详细解释
-
态度层面
强调内心的敬畏与外在的庄重,例如在宗教仪式中信徒对神明的虔诚跪拜,或对长辈、上级的尊敬态度。
-
行为层面
引申为恭敬地接受或遵守,如《晋书·礼志下》中“肃奉典制”,指严格遵循制度;隋炀帝诏书中“肃奉明诏”表示对诏令的郑重执行。
三、使用场景
- 宗教领域:如信徒在神庙中肃奉神明,表达虔诚。
- 权威关系:用于描述对君主、长辈或上级的恭顺态度。
- 历史文献: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典章制度中,强调对规则、命令的严格遵守。
四、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恭敬、遵奉、恪守。
- 反义词:轻慢、违逆(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晋书》或隋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谙分白阳刀巴山蜀水冰兢币重言甘步栏册赠除服出糗蹴踖得宝歌雕谢发奸方镇蜂攒蚁聚奋肣抚畜覆音干草堆干臣港元哈哒海望含仁怀义虎殿火冲冲假馆交叉火力季世抉关夸夺库府苦死面帛烹斡劈画棋流棋迷秋涨癯弊逡廵屈奇桑白皮山深怪手痕寿终正寝睡衣束苣殊趋宿妆殷通职托开唾盂膴然销黯校队逍遥事外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