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沉木香”。即沉香。《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 三国 吴 万震 《南州异物志》:“沉木香出 日南 。欲取,当先斫坏树着地,积久,外皮朽烂,其心至坚者,置水则沉,名沉香。”《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沉木香者,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参见“ 沉香 ”。
沈木香,是中药材“沉香”的古称或别名,指特定瑞香科乔木含有树脂的芳香木材。其释义可从字源、药性、文化三方面解析:
古汉语中“沈”常假借为“沉”,取“沉水”之意。因该木材密度高,入水即沉,故称“沈(沉)木”。
来源:《说文解字注》释“沈”为“陵上滈水”,后引申为“沉没”义。
“木香”本指菊科植物云木香,但古籍中常泛称具香气的木材。此处特指树脂结香的木材,强调其芳香特性。
来源:《本草纲目·木部》载“木香”条目,提及多种香木。
指瑞香科白木香树(Aquilaria sinensis)含树脂的心材,其核心特征如下:
树干受外伤或真菌感染后分泌树脂,经年累月凝结成深色芳香块状物。
性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传统医学认为其可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沉香”条目。
因“入水下沉”“香气馥郁”得名“沈木香”,《名医别录》等古籍均沿用此称。
来源:《中国药学大辞典》载“沉香”别名“沉水香”“沈木香”。
位列“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宋代《香谱》称其“香气清婉,焚之可通神明”。
《南方草木状》(晋·嵇含)载:“蜜香、沉香、鸡骨香…悉出交州。沈木香者,节密沉水者为上。”
当代《中药学》教材及药典统一以“沉香”为正名,“沈木香”作为历史别名见于文献考据。其基原植物学名为:
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
分布:中国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注:菊科云木香(Saussurea costus)现代称“木香”,与沈木香非同物,需注意区分。
“沈木香”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基本定义
“沈木香”是“沉香”的别称,也写作“沉木香”。它特指一种名贵香料及中药材,来源于瑞香科植物沉香树含树脂的木材,需经自然或人工结香后形成,具有沉水特性(密度大于水)和独特香气。
名称与特性
名称中的“沈”通“沉”,指其入水即沉的特点;“木香”则描述其木质香气。古代文献记载,沉香树被砍伐后,外皮朽烂,残留的心材因富含树脂而质地坚硬,入水下沉,故得此名。
历史记载
三国时期《南州异物志》提到其产地为“日南”(今越南中部),《南史》亦记载林邑国(古占城)出产沉香,印证了古代东南亚地区作为沉香主要来源的历史。
注意区分
需与菊科植物木香(现代常见药材,主产中国)区分。后者为草本植物根茎入药,用于行气止痛,与瑞香科的“沈木香/沉香”科属、用途均不同。
提示:若需了解现代沉香鉴别或木香药材应用,可进一步提供具体方向以便补充说明。
百襇裙白朴悲剧表薄裁撤偿负産品抄事车过腹痛鷐风春女丹悃道山电报挂号刁滑掉头鼠窜叠见飞班覆护高眼更事公买公卖钩勒黑瞎子河山之德惶促欢愉秽莽缰辔畸功紧絭斤脉迥眺九佐口脗老儿当敛法立国安邦樚木马棒埋蛇缗繦墓铭牵从汽碾起请洒花盛载绅緌十四絃兽工收军疏数陶令宅涂歌邑诵屯蹷否塞桅樯无乃瞎灯黑火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