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扰;震惊。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状》:“岂必驱驰一往,竦骇羣情,胜境未周,圣躬徒倦。”
"竦骇"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古典文献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源解析 "竦"字在《说文解字》中训为"敬也",本指恭敬肃立之态,后引申出"恐惧"之义,如《韩非子·主道》"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汉语大词典》第8卷)。"骇"字《玉篇》释为"惊也",特指突发性的震惊,如《左传·定公十年》"齐师至矣,郈人大骇"(《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二、复合词义 二字连用形成递进式语义结构,《后汉书·班固传》载"百蛮竦骇,移风易俗",此处的"竦骇"既包含敬畏之情,又隐含震慑之意,指因受强烈震撼而产生的复杂心理反应。唐代李善注《文选》时,将"竦"解作"犹惊也",强调心理冲击的持续性(《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其完整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56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修订版),《辞源》第三册第2412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亦有相关词条解析。
“竦骇”是一个文言色彩较重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该词意为惊扰、震惊,多用于描述引起群体或他人的强烈反应,带有使动含义。例如唐代元稹在《两省供奉官谏状》中写道:“竦骇羣情”,即指惊动、扰乱众人的情绪。
二、构成分析
三、使用特点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口语及书面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需结合语境理解。例如在官方文书中,可能用于批评某种行为对公众心理的负面影响。
悲夫赑风并蒂搏谷呈览车枕齿及蚩尤气村学大水冬烘先生端候浮彩光杆儿鬼使神差寒庖耗余齁喽毁荡祸基进退触藩妓师几彖举刺厥逆巨礼刊印老黄牛两柱钱澧澧轹跞辚辚丽魄论辑论治木牛流马墓志铭内第披挂平牒平乐观普冬冬前覩企鹅青幢耆寿耇老诠辩荣名赊老生做深挖实逼处此收籍睡味棠溪天函挑谑头晕眼花午贯衔璅锡荡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