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俟时的意思、俟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俟时的解释

等待时机。 汉 班昭 《东征赋》:“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盘桓,俟时而动,遐想 管 乐 ,远明风流。”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太祖 龙跃俟时,作镇 淮 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俟时”的汉语词典释义

“俟时”为古汉语复合词,由“俟”与“时”构成,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拆解与发音

    • “俟”读作“sì”,本义为“等待”,《说文解字》释为“待也”,《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注解为“期待、守候”。
    • “时”指“时机、特定的时间点”,《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客观事物发展进程中适宜的阶段”。
  2. 词义与用法

    合称“俟时”,即“等待适宜时机”,多用于描述隐忍待发、伺机而动的行为。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俟时清穆,乃议衮职”,指待政局清明时再谋官职,体现“审时度势”的智慧。

  3. 语境与引申

    该词常见于古代典籍,含褒义色彩,强调对客观规律的尊重。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创作,如“君子俟时而动,不逆势而行”。

  4. 同义词对比

    与“待机”“观望”近义,但“俟时”更侧重对时机的主动观察与理性判断,而非消极等待。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俟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ì shí,意为等待时机,强调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三国名臣序赞》(袁宏):“孔明盘桓,俟时而动,遐想管乐,远明风流。”
      解读:诸葛亮隐居等待时机,后效仿管仲、乐毅成就大业。
    • 《儒林外史》(第七回):“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解读:强调修身待机,约束自身的同时管理他人。
  2. 现代用法:
    多用于形容战略性的等待,如“投资需俟时”“俟时而发”等。


三、文化内涵


四、相关成语


五、例句参考

“施主若能逐鹿天下,当可造福苍生,积下十万功德!俟时,施主多半便能灵返天界……”(,极低权威性,仅作语境参考)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查阅《汉典》《儒林外史》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结花搬庄崩分奔月禀付摈畔采斲餐具常鳞凡介吹弹辞彩丛莽呾叉始罗耽阁店夥二簋方地防遏抚今悼昔根极棺束观寺龟龙鳞凤含嚼寒魄诃逐后监环周践运交戏解放前结欢解署计功行封羁留谨防俊客可行性冷眼连闼六学论思鹿死不择音緑柰内镇匹练霹雳火缾罍批验苫眼铺眉麝父肆体孙敬闭户叹愤谈空説有通递推体委委象床小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