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夫遂的意思、夫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夫遂的解释

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古人置镜于日下,则光聚于弧心,久而温度升高,承之以艾,则火生。因其取火于阳光,故亦名阳燧。《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取火於日,故名阳遂,取火於木为木遂者也。”参见“ 阳燧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夫遂”在古代典籍中通常写作“阳燧”,是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制器具,属于早期光学应用工具。据《周礼·秋官》记载:“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其形制与功能在《古今注》《梦溪笔谈》等文献中均有印证。

一、基本释义 “夫遂”即阳燧,由青铜铸造的圆形凹面镜,聚焦日光可点燃易燃物。该器物盛行于周代至汉代,作为祭祀取火的礼器,《礼记·内则》称其为“金燧”,与“木燧”(钻木取火)并列为取火二法。

二、历史记载 《淮南子·天文训》载:“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燧,取火于日”。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三中详细描述了阳燧的曲率与焦点原理:“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

三、功能原理 其物理原理符合凸透镜聚焦公式: $$ frac{1}{f} = (n-1)left( frac{1}{R_1} - frac{1}{R_2} right) $$ 其中f为焦距,n为材料折射率,R为镜面曲率半径。虽然古人未用现代光学公式表述,但通过实践掌握了凹面镜的聚焦特性。

四、考古发现与演变 陕西周原遗址出土的西周阳燧(约公元前10世纪),直径8.8厘米,曲率半径20厘米,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以后随着火镰普及逐渐退出实用领域,转为礼仪器物。

网络扩展解释

“夫遂”是古代用于取火的工具,其含义和用法在多个权威资料中有详细记载。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夫遂(fū suì)是古人利用凹形铜镜聚光取火的器具,又称“阳燧”。其原理是将铜镜置于日光下,光线通过凹面聚焦于中心(弧心),使温度升高,配合易燃的艾草即可生火。

  2. 历史文献记载
    《周礼·秋官·司烜氏》提到“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郑玄注释“夫遂,阳遂也”,贾公彦进一步解释因取火于日光而得名“阳燧”。

  3. 功能与材质

    • 材质:凹面铜镜,利用光学原理聚光。
    • 用途:古代重要的取火工具,尤其在祭祀等仪式中需使用“明火”(即日光所取之火)时不可或缺。
  4. 别称与分类
    除“阳燧”外,另有“木遂”指代以木材取火的工具,与夫遂形成对比。

注:部分资料(如)提到“夫遂”为夫妻相互理解的成语,此释义与主流文献记载不符,可能为误释。

别人正在浏览...

拜客半米拔奇长哭宸枢宠敬抽噎辞藻颠算芳草天涯纷厖赙马鳱鴠官戒黄肠湖泊健吏件物教案跽拜解医救火投薪靠帮口出狂言雷雹梁夫人利柄卖口吃妙彩明片诺责仆媵墙粉谦肃铅印七古庆诞髯阉忍害日观峰蕊黄箬笼撒拉三春晖鬖髿色胆包天善没时辈誓师田棱忝踰偷空兔丝子望乞妄施污秽弦幺戏单嗋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