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受辞的意思、受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受辞的解释

(1).听从君主的令词。《管子·形势》:“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君之运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

(2).亦作“ 受词 ”。听取供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膺 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 ,付 洛阳 狱。受辞毕,即杀之。”《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 黼 ( 王黼 )怒,令吏从 辅 ( 曹辅 )受词, 辅 操笔曰:‘区区之心,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罪於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受辞"是汉语古语词,其核心含义为接受审讯或听取训导,具体可分解为两种释义:

一、司法领域指接受审问 该用法最早见于《汉书·杜周传》记载的"会狱,吏因责如章告劾,不服,以掠笞定之",唐代颜师古注曰"讯囚考鞫,受其辞言之状"。此处"受辞"特指官吏在审讯过程中听取被告供述,属于秦汉时期司法程序的专称。

二、礼仪范畴指聆听教诲 《周礼·秋官·小司寇》郑玄注载"受其入刺之要",清代孙诒让在《周礼正义》中解释为"受其讼者之辞而治之",此处的"受辞"延伸为接受上级或尊长的训导,强调对教导内容的恭敬接纳,多见于古代礼制文献。

该词的语源可追溯至《说文解字》"辞,讼也"的本义,其构词法属于动宾结构,其中"受"表示被动接纳,"辞"既包含司法领域的陈词,也涵盖礼制范畴的训示。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仅保留在古籍研究和历史文献中。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七版;《中国司法制度史》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受辞”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根据历史语境和用法有所不同,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现代常用义:指礼貌地谢绝或推辞他人的请求或邀请,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谦虚。常用于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宴请等),体现语言中的委婉与礼节。

二、古代用法

  1. 听从君主命令
    源自《管子·形势》:“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君之运也。”指臣子接受君主的指令或言辞,体现君臣关系的权威性。

  2. 审案听取供词
    如《后汉书·党锢传》记载:“受辞毕,即杀之。”指官员审理案件时听取犯人的供述,属于司法领域的专业术语。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管子》《后汉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鼻韵母猜虐侧阶称身酬诘触邪词汇学辞吐翠涛村砧粗细十番黨伐稻田登礼二不溜子雰雰干男革昊共话弓箭社瓜瓞贵验国礼骇痛杭杭子寒照和光同尘架梁脚凳缴还京氏学久几老云头了戾鲁阳指日虑变码瑙眉间美酒佳肴衲师赔话鹏噣钱塘潮上年纪率先殊妙儵敻踏局沓冒堂奥题柱僮儿吞刀吐火晚憩五禽武谊五月飞霜下僚享帚自珍相字